赠解头贾嵩

贾生名迹忽无伦,十月长安看尽春。

顾我先鸣还自笑,空沾一第是何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贾生的名声突然无人能及,
在十月的长安,他欣赏了整个春天。

注释

贾生:指贾谊,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迹:事迹,声誉。
忽无伦:忽然声名大噪,无人能比。
十月长安:古代以农历十月为秋季,长安(今西安)在此时已进入秋季,但此处借指京城。
看尽春:形容贾生在京都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春季。
顾我:回头看看自己。
先鸣:先发出声音,比喻最先提出意见或主张。
还自笑:自我嘲笑。
空沾:徒然沾染,表示没有实际意义。
一第:科举考试中的一等,这里指科举及第。
何人:什么人,此处可能暗指自己并非真正值得此荣誉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赵嘏在唐朝所作,名为《赠解头贾嵩》。赵嘏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善于表达对友情和人生的感慨。这首诗中,“贾生名迹忽无伦”一句,通过提及贾谊(贾生)来反映出诗人对于贾谊才华横溢却遭遇不幸的同情。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才能而闻名,但最终因诽谤被废黜,郁郁寡欢。

“十月长安看尽春”则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城中感受到的春意盎然,但是在十月时分,应是秋季,春景已逝,表达出一种对过往美好事物无法捕捉的无奈与怀念。

“顾我先鸣还自笑”一句,诗人通过自嘲来表达他对于自己才华不被世人认同的苦涩心情。这里的“我”,指的是诗人赵嘏本身,他自比为早晨之鸟,虽先于别人发出鸣叫(象征着文学创作),但最终也只是一笑置之,因为他的才华和努力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

最后一句“空沾一第是何人”则是在问,如果自己的文字只能徒留无用的笔墨,而不能为世人所理解,到底是谁在背后推动这场戏。这里的“沾”,意指沾染或沾亲,暗示诗人的作品或许只是沾染了他人的光芒而已。

整首诗通过对贾谊才华与命运的感慨,以及自身才华不被赏识的自嘲,表达出了诗人对于人才难以受到应有重视的哀叹,同时也透露出一份对自己文学创作价值得不到认同的悲凉。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赠歙州妓

滟滟横波思有馀,庾楼明月堕云初。

扬州寒食春风寺,看遍花枝尽不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赠薛勋下第

一掷虽然未得卢,惊人不用绕床呼。

牢之坐被青云逼,祗问君能酷似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九日陪越州元相燕龟山寺

佳晨何处泛花游,丞相筵开水上头。

双影旆摇山雨霁,一声歌动寺云秋。

林光静带高城晚,湖色寒分半槛流。

共贺万家逢此节,可怜风物似荆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寒食遣怀

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

伤心正叹人间事,回首更惭江上鸥。

鶗鴂声中寒食雨,芙蓉花外夕阳楼。

凭高满眼送清渭,去傍故山山下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