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遣怀

折柳城边起暮愁,可怜春色独怀忧。

伤心正叹人间事,回首更惭江上鸥。

鶗鴂声中寒食雨,芙蓉花外夕阳楼。

凭高满眼送清渭,去傍故山山下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开篇“折柳城边起暮愁”,诗人在城边折柳,表达了心中的忧愁,这种忧愁随着黄昏的降临而生,显得尤为凄凉。“可怜春色独怀忧”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但诗人却独自一人怀揣忧愁。

接下来的“伤心正叹人间事”,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因看到某些事物或情景而触发了对往昔点滴的回忆和感伤。“回首更惭江上鸥”则是说当回头看时,连那自由自在的江鸥都感到羞愧,不如它们那样无忧无虑。

“鶗鴂声中寒食雨”,这里的“鶗鴂”指的是一种鸟类,它们的声音在寒冷的空气中听起来显得格外凄厉,配合着时下的“寒食雨”,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芙蓉花外夕阳楼”,则是诗人在这寂静之处,面对着渐渐落下的夕阳和芙蓉花,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情思。

最后,“凭高满眼送清渭”、“去傍故山山下流”,诗人站在高处,将目光送到远方的清澈溪水,同时心中怀念着那些已经过去的时光和往昔之地。溪水就像时间一样,永不停息地流向远方,而诗人的思绪也随着溪水,回到了那个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旧之情。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三像寺酬元秘书

官总芸香阁署崇,可怜诗句落春风。

偶然侍坐水声里,还许醉吟松影中。

车马照来红树合,烟霞咏尽翠微空。

不因高寺闲回首,谁识飘飘一塞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下第后上李中丞

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

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

谷外风高摧羽翮,江边春在忆樵渔。

唯应感激知恩地,不待功成死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下第寄宣城幕中诸公

一醉曾将万事齐,暂陪欢去便如泥。

黄花李白墓前路,碧浪桓彝宅后溪。

九月霜中随计吏,十年江上灌春畦。

莫言春尽不惆怅,自有閒眠到日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山阳韦中丞罢郡因献

笙歌只是旧笙歌,肠断风流奈别何。

照物二年春色在,感恩千室泪痕多。

尽将魂梦随西去,犹望旌旗暂一过。

今日尊前无限思,万重云月隔烟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