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孟尝君食客处

齐王昔全盛,公子擅豪华。

三千食客今何在,此地空馀弹铗嗟。

猿啼露白自黄昏,月印苍苔疑履痕。

空山隐隐闻鸡犬,犹是当年侠客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追忆。首句“齐王昔全盛,公子擅豪华”,开篇即以“齐王”与“公子”点出地点为战国时期的齐国,暗示这里曾是繁华之地,贵族生活奢靡。接着,“三千食客今何在”,诗人通过询问三千食客的去向,表达了对过往辉煌岁月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此地空馀弹铗嗟”一句,借用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物是人非的悲凉感。“弹铗”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因不满待遇而弹铗而歌,此处借指昔日食客们的失落与无奈。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紧密相连,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接下来的“猿啼露白自黄昏,月印苍苔疑履痕”,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画面。猿猴的啼叫、露水的凝结、月光下的青苔,以及疑似足迹的痕迹,共同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最后,“空山隐隐闻鸡犬,犹是当年侠客魂”,诗人将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象征——鸡犬之声,以及“侠客魂”的存在。这不仅是对古代侠士精神的赞美,也是对这片土地上曾经英雄豪杰的敬仰。在诗人看来,尽管时代变迁,但那份勇敢、自由与追求正义的精神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回响,成为永恒的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往辉煌与现实落差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精神的崇敬之情。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强烈历史感和个人情感色彩的佳作。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得望罗浮寄赠尼邱山司理

罗浮四百七十峰,峰峰秀结青芙蓉。

璇房瑶室纷窈窕,金书瑶检秘奇踪。

石楼夐出绛霄上,铁桥迤逦屼相向。

竹叶长含鸟篆文,昙花似擘仙人掌。

何处仙人去不还,空馀流水声潺潺。

丹灶烟笼绛幕冷,石林苔蚀紫衣班。

武夷仙子风流客,近署罗浮列仙籍。

篴吹梅花五岭春,笔染明霞千嶂色。

日观峰头贮綵云,朱明洞中凌紫氛。

因风为招洪崖侣,授我长生玉笈文。

形式: 古风

赋得楚天春雁送友人

春雁南归何迢迢,家在衡阳万里遥。

衡岳去天不盈尺,上有回雁之高标。

行行刷羽摩青霄,家山云树郁岧峣。

潇湘夜雨寒芦暗,黄陵苦竹垂新条。

九疑九曲纷相似,此中零雨暮仍朝。

云梦平吞若八九,君山一点似萍飘。

大王雄风起天末,神女行云漾翠翘。

送君行,行且谣。

人生可似随阳雁,相看南浦别魂销。

今日南浦头,明日湘江渚。

苍梧云去湘水深,犹记啼痕染竹处。

断行且莫怨离群,缄书为寄洞庭君。

黄鹤楼空山月白,好去吹箫弄綵云。

形式: 古风

南山樵客歌

朝采南山樵,暮采南山樵。南山高高,白石嶕峣。

黝壑无人,阴风飂?。风飂?,多古木。

云里缀荷衣,岩际搆萝屋。渴饮沆瀣,饥餐玉禾。

朝朝暮暮,南山嵯峨。灵风吹我襟,甘露洒我发。

薄暮采樵归,肩头两明月。

采樵复采樵人,间方外共逍遥。

世间甲子何曾记,洞口碧桃花自飘。

形式: 古风

庐江叟

庐江叟,庐江叟。扁舟横竹竿,得鱼且沽酒。

朝钓庐江浔,暮宿庐江口。

秋晚庐江木落时,风袅垂杨飏钓丝。

绿蓑细雨归何处,炊烟一缕傍江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