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雨能膏草木肥,就中林野碧含滋。
唯馀病客相逢背,一夜寒声减四肢。
这段古诗描绘了一幅春天雨水滋润万物的生机勃勃的画面。开篇“春雨能膏草木肥”,即点出了春雨的滋养作用,使得草木变得更加茂盛。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命力与生长环境的赞美。
紧接着“就中林野碧含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生机感,林野间充满了雨水的滋润,使得一切都变得湿润而有生气。这两句通过对春雨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生命力旺盛、绿意盎然的氛围。
然而,接下来的“唯馀病客相逢背,一夜寒声减四肢”却突兀地转换了情境。诗人从春天的生机景象转向个人感受,描述自己作为一个旅途中的病弱之人,与他人擦肩而过,却无法得到温暖和关怀。其中“一夜寒声减四肢”则更是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孤独与凄凉,似乎连雨水也带来了寒意,让诗人的身体和心灵都感受到了冷漠。
整体而言,这段古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包含了个人情感的低沉。它通过对比春天万物生长与个人的孤独感受,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绪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不详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棹倚东林欲问禅,远公飞锡未应还。
蒙庄弟子相看笑,何事空门亦有关。
片帆竿外揖清风,石立云孤万古中。
不是狂奴为故态,仲华争得黑头公。
东去沧溟百里馀,沿江潮信到吾庐。
就中家在蓬山下,一日堪凭两寄书。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