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忧愤的边塞诗,描绘了一位士兵磨刀准备战斗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前紧张的心境和对战争的无奈感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这两句生动地描述了磨刀的声音如同水流一般连绵不断,同时锋利的刀锋在月光下映照出红色的光芒,表明战斗即将到来,而士兵的手也因磨刀而受伤。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们想要发泄自己的情感,却只能压抑在心里,长时间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到困惑与不安。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这两句表达了士兵对国家的忠诚承诺,以及对于无法实现个人抱负和渴望的无奈情绪。
最后,“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这两句诗强调了追求功名与荣耀的代价极其沉重,即使是英勇的骏马也难逃成为历史遗迹的命运,而士兵们在战争中的牺牲更是如此,渴望早日得到安息。
整首诗通过对磨刀、内心挣扎、忠诚与牺牲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士们的心路历程。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