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僧房秋雨歇,愁卧夜更深。
欹枕闻鸿雁,回灯见竹林。
归萤入草尽,落月映窗沉。
拭泪无人觉,长谣向壁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在深夜里因秋雨的影响而无法入睡,内心充满了归家的思念。诗中通过对环境细腻的刻画,如听闻鸿雁的声音、见到竹林在灯光下的倒影,以及萤火虫消失于草丛之中和月亮映照在窗户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氛围。
诗人通过“拭泪无人觉”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悲伤,而“长谣向壁阴”则传递了一种无尽的哀愁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念。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归途的渴望。
这是一首典型的表达思乡之情的唐诗,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让读者感受到古代文人在遥远的旅途中,对家园深切的情怀。
不详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独爱僧房竹,春来长到池。
云遮皆晃朗,雪压半低垂。
不见侵山叶,空闻拂地枝。
鄙夫今夜兴,唯有子猷知。
暂别青蓝寺,今来发欲斑。
独眠孤烛下,风雨在前山。
坏宅终须去,空门不易还。
支公有方便,一愿启玄关。
怀人同不寐,清夜起论文。
月魄正出海,雁行斜上云。
寒潮来滟滟,秋叶下纷纷。
便送江东去,徘徊祗待君。
草堂高树下,月向后池生。
野客如僧静,新荷共水平。
锦鳞沉不食,绣羽乱相鸣。
即事思江海,谁能万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