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十五首(其十二)

认田田东西南北,碧波鱼戏莲叶。

藕花亭子新凉后,一桁栏干斜摺。

人影贴、唱水殿,风来香与鸥波接。

暮云千叠,想十里平山,二分明月,中有笛声擪。

缁尘海,那觅采芳菱艓。漫寻手板支颊。

画楼若许人同倚,三尺碧筒应挟。

冰簟阔、指明镜,中央小梦宛央惬。

银河难涉,只百顷风潭,千章夏木,都借画屏摄。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押[叶]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夏日傍晚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先,“田田东西南北,碧波鱼戏莲叶”两句,通过“田田”形容荷叶的繁茂,以“东西南北”描绘出荷塘的广阔,同时“碧波鱼戏莲叶”则生动地展现了水面上鱼儿嬉戏的活泼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藕花亭子新凉后,一桁栏干斜摺”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一处亭子,通过“新凉后”的描述,暗示了夏日傍晚的微凉,而“一桁栏干斜摺”则描绘了亭子旁栏杆的形状,给人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感觉。

“人影贴、唱水殿,风来香与鸥波接”几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和谐与美好。人影在水中倒映,仿佛与水中的宫殿相贴,而微风吹过,不仅带来了香气,还与水面的波浪轻轻接触,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画面。

最后,“暮云千叠,想十里平山,二分明月,中有笛声擪”几句,通过“暮云千叠”、“十里平山”、“二分明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夜景图,而“中有笛声擪”则在静谧的夜晚中增添了一丝悠扬的音乐,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宁静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十五首(其十三)

放先生鸾台凤阁,如何梦绕烟水。

九峰三泖空濛极,移人辋川图里。

还细指、看一桁,斜阳网挂鱼虾市。

钓丝楼底,怕阑外沙崩,槛边湍落,鸥鹭暗惊起。

苍茫外,何处汀唇沙觜。轻帆叶叶如驶。

谁欤管领湖山者,让与芦中穷士。

君莫拟、浑不放,大鱼东海扬鬐尾。

御沟波渳,且斫脍蓬池,钓鳌瀛岛,岂必食河鲤。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十五首(其十四)

古今人贞心烈性,捐生大抵如许。

狗彘纷纷草间活,何必同年而语。

休悉数、到地覆,天翻毅魄难枚举。

青燐如雨,指太仆街头,阜成门内,死算得其所。

寻榆垈,马鬣累累相聚。还如堂列宾主。

珊然环佩灵旗闪,点点神光来去。

声激楚,听鬼唱,秋愤痛彼离离黍。

廉姬季女,踏两朵慈云,生天稍后,来趁九莲炬。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十五首(其十五)

写秋光难寻匹练,湿银犹被轻盖。

不放楼台浸空阔,换了荷花世界。

烟水碍、待剪出,鸥波那有并刀快。

黏天无赖,怕铺满明河,误他乌鹊,接翅碧云外。

遮掩处,牵惹荇钗菱带。凌波袜子偷晒。

镜里山痕无一点,谁见秋娘眉黛。

漂泊债,有荡子,离妻种种伤心在。

许多机械,算蛟落寒罾,蟹迷新簖,更比网罗坏。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望湘人

怅年年逆旅,处处魂销,销来无可销处。

风外移巢,灯前抱影。谁念飘零人苦。

易得狂名,难求利市,怀哉吾土。

况禁他、去燕来鸿,一递一声相诉。同看天涯明月。

问几人寂寞,几人歌舞。

纵唱澈旗亭,毕竟于卿何补。烂醉也,不借双鬟顾。

不吊屯田荒墓。待摧君、置酒沙棠,随著大江东去。

形式: 词牌: 望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