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篇

滔滔万古水,云与天汉接。

披图疑昔闻,按迹證今睫。

昆崙泉始蒙,星宿井初渫。

杯觞犹未滥,褰裳乃云涉。

如何万里流,势用百川挟。

浊浪昏云日,崩涛溃原隰。

神运岂无徵,王气兹有协。

流清圣可俟,图出极乃立。

入塞表朝宗,荣光启大业。

自从凿龙门,转徙非一劫。

汉使谬穷源,禹功秘往牒。

璧马事既往,金堤障犹叠。卒岁用堤防,何时已林?。

讵言一苇航,终假商岩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黄河篇》由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与神秘。开篇“滔滔万古水,云与天汉接”以磅礴之势描绘了黄河的源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连,展现出黄河的古老与浩瀚。接下来的“披图疑昔闻,按迹證今睫”则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溯与对现实的见证,暗示了黄河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昆崙泉始蒙,星宿井初渫”将黄河源头与昆仑山、星宿海联系起来,进一步强调了其源头的神圣与独特。“杯觞犹未滥,褰裳乃云涉”则通过饮酒与涉水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黄河的敬畏与探索精神。

“如何万里流,势用百川挟”描绘了黄河的奔腾不息,气势磅礴,仿佛能驾驭百川。“浊浪昏云日,崩涛溃原隰”则展示了黄河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下的不同面貌,既有浑浊的浪涛,也有汹涌的洪水,展现了其多变与力量。

“神运岂无徵,王气兹有协”表达了对黄河神力的敬畏,以及它与帝王之气的和谐。“流清圣可俟,图出极乃立”则是对黄河清流的期待,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入塞表朝宗,荣光启大业”则象征着黄河对于国家统一与繁荣的重要性。

最后,“自从凿龙门,转徙非一劫”回顾了黄河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古代的水利工程,如龙门的开凿。“汉使谬穷源,禹功秘往牒”表达了对古代治水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历史记载的感慨。“璧马事既往,金堤障犹叠”则提到了古代的祭祀活动与黄河堤防的建设。“卒岁用堤防,何时已林?”表达了对黄河治理与保护的持续关注。“讵言一苇航,终假商岩楫”则以航海的比喻,表达了对黄河治理技术与方法的探索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不仅描绘了黄河的自然景观,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洞察与赞美。

收录诗词(1563)

区大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将至淮阴泊清河县

问俗至淮阴,忾然伤怀抱。

白鸟去冥冥,黄流日浩浩。

岸西清河县,半已没洪潦。

门巷类浮家,人烟淡洲岛。

新水昨夜至,孤城势如捣。

雨飒颓墙花,风吹野田草。

粳稻岁不登,妻孥何由饱。

不如水上凫,犹得唼萍藻。

嗟尔河县民,何以待终老。

老父跪致辞,使君勿复道。

丘民何足贵,仁亲乃为宝。

东吊淮泗流,陵树被淹槁。

自从禹功微,明德畴能考。

形式: 古风

使过广陵銮江李季宣挐小舟载斗酒逆予于瓜步遂游金焦诸胜

别君才两月,思君已三秋。

我寻京口渡,君逆广陵舟。

隔岸吴山色,未到愿已酬。

况有故人酒,因之成胜游。

金焦两拳石,东控帝王州。

长风吹不去,惊浪没还浮。

城回碧嶂转,日照沧波流。

遂恐乘流去,去去访蓬丘。

北固时已暮,南徐不可度。

倒影入西池,东挂秣陵树。

玉岛暂栖止,松房尽临水。

涛声清客枕,梵响洗尘耳。

夜半坐矶头,江月映江楼。

天低若堕水,水碧涵天秋。

晚寻焦君迹,云霞似相识。

浥露采瑶芝,看松坐白石。

水底瘗鹤铭,求之不能得。

欲探骊龙宫,更烦象罔力。

招隐与甘露,相去不盈步。

褰裳往从之,飙车入云雾。

其馀皆小琐,不足烦回顾。

归潮信天风,三山近若空。

回望金银阙,恍在碧烟中。

此时与君别,分手类飘蓬。

天明挂帆去,云海意何穷。

形式: 古风

咏史

伐木久不歌,谷风竟谁陈。

文叔为天子,严陵乃故人。

贵贱既殊绝,物色何殷勤。

三召始能至,再顾不得臣。

迹远交始全,道诎身乃伸。

清风激颓俗,馀辉映千春。

至人在师世,大贤贵亨屯。

所以风云遇,渭水投竿纶。

而我濩落士,偶然挂簪绅。

功成拂衣去,垂钓沧浪滨。

形式: 古风

入毗陵

才及荆南界,已听吴趋吟。

云阳去方始,闾浦遂前临。

包橘洞庭岸,宿莽具区浔。

节物随行变,风潮无厌侵。

问我胡闻见,不惮历高深。

自多往古慕,匪直远游心。

此邦有季子,是我夙所钦。

其人没已久,英风流至今。

如何末世士,声利竟相寻。

昔贤轻脱踪,末路重分金。

鸱鸢嚇腐鼠,鸾凤翔丹林。

誓将返吾驾,没齿首阳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