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过广陵銮江李季宣挐小舟载斗酒逆予于瓜步遂游金焦诸胜

别君才两月,思君已三秋。

我寻京口渡,君逆广陵舟。

隔岸吴山色,未到愿已酬。

况有故人酒,因之成胜游。

金焦两拳石,东控帝王州。

长风吹不去,惊浪没还浮。

城回碧嶂转,日照沧波流。

遂恐乘流去,去去访蓬丘。

北固时已暮,南徐不可度。

倒影入西池,东挂秣陵树。

玉岛暂栖止,松房尽临水。

涛声清客枕,梵响洗尘耳。

夜半坐矶头,江月映江楼。

天低若堕水,水碧涵天秋。

晚寻焦君迹,云霞似相识。

浥露采瑶芝,看松坐白石。

水底瘗鹤铭,求之不能得。

欲探骊龙宫,更烦象罔力。

招隐与甘露,相去不盈步。

褰裳往从之,飙车入云雾。

其馀皆小琐,不足烦回顾。

归潮信天风,三山近若空。

回望金银阙,恍在碧烟中。

此时与君别,分手类飘蓬。

天明挂帆去,云海意何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所作的《使过广陵銮江李季宣挐小舟载斗酒逆予于瓜步遂游金焦诸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广陵、金焦等地美景的赞美。

首句“别君才两月,思君已三秋”以时间对比,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重逢后,一同游览广陵、金焦等地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如“吴山色”、“碧嶂转”、“沧波流”等,展现了江南山水之美。

“金焦两拳石,东控帝王州”一句,将金焦山比作拳头,形象地描绘了这两座山的雄伟姿态,并暗示了它们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随后的“长风吹不去,惊浪没还浮”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描述了游览过程中的感受,如“涛声清客枕,梵响洗尘耳”,通过听觉和听觉的体验,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净化。最后,“天明挂帆去,云海意何穷”一句,以清晨离别,云海无尽的景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蕴含了深厚的人情味,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1563)

区大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

伐木久不歌,谷风竟谁陈。

文叔为天子,严陵乃故人。

贵贱既殊绝,物色何殷勤。

三召始能至,再顾不得臣。

迹远交始全,道诎身乃伸。

清风激颓俗,馀辉映千春。

至人在师世,大贤贵亨屯。

所以风云遇,渭水投竿纶。

而我濩落士,偶然挂簪绅。

功成拂衣去,垂钓沧浪滨。

形式: 古风

入毗陵

才及荆南界,已听吴趋吟。

云阳去方始,闾浦遂前临。

包橘洞庭岸,宿莽具区浔。

节物随行变,风潮无厌侵。

问我胡闻见,不惮历高深。

自多往古慕,匪直远游心。

此邦有季子,是我夙所钦。

其人没已久,英风流至今。

如何末世士,声利竟相寻。

昔贤轻脱踪,末路重分金。

鸱鸢嚇腐鼠,鸾凤翔丹林。

誓将返吾驾,没齿首阳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虎丘山作

涉江数百里,历览苦未厌。

饮水过南零,采茶入阳羡。

兹山隐平陆,彩翠扬芳甸。

周峙转绿畴,环流伏昏堑。

近瞩俯长洲,远眺纡吴岘。

灵閟迹多幻,精韬形屡变。

虎踞丘藏金,龙去泉沉剑。

崖坼涧无底,海涌流常溅。

触耳易骇闻,寓目非常见。

且娱耳目玩,孰资有无辨。

改步换丘壑,四时等游宴。

荒台麋鹿上,广石笙歌占。

解佩尽佳人,褰兰多秀彦。

别有幽深处,是为松竹院。

喧寂非一趣,静躁亦殊眷。

战胜貌自肥,道充物固贱。

寄言来游客,兹理可深念。

形式: 古风

七里滩作

结发事远游,所愿栖名岳。

遇有会心处,便欲终焉托。

挂帆严子濑,鸣舷富春郭。

夙怀高尚踪,始果还山诺。

潭影湛虚明,林光递回薄。

落蕊送归潮,惊湍赴遥壑。

道在想冥鸿,志修岂屈蠖。

濯缨暮流清,巢云归鸟乐。

考槃在南涧,还耕趁东作。

灭迹期天民,遗荣谢人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