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谷胡季随挽章二首(其一)

天地开南学,葵轩接五峰。

淳熙亡一鉴,盘谷有真踪。

庭立心传鲤,门乘玉润龙。

风流遮不断,堂斧若为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天地间在南方开辟了学术中心,葵轩连接着五座山峰。
淳熙年间失去了明镜般的智慧源泉,但盘谷中仍有真实的痕迹留存。
庭院中传授学问如鱼跃龙门,门前流淌着智慧的玉液龙脉。
尽管风华绝代,但阻挡不了学问的传承,如何才能封印这股学府的风气呢?

注释

南学:南方的学术中心。
葵轩:以葵花命名的轩窗,可能象征着明亮或尊贵。
淳熙:南宋孝宗年号。
盘谷:可能指隐居或学术圣地。
心传鲤:比喻师徒间的学问传承,如鲤鱼跃龙门。
玉润龙:形容知识如玉般润泽,龙脉象征智慧和尊贵。
风流:指才情出众,也指学问的影响力。
堂斧:可能指学府的权威或管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的挽章,表达了对盘谷胡季随的怀念和对其学问风范的赞美。首句“天地开南学”展现了盘谷作为学术重地的地位,可能位于南方,有着深厚的学术根基。次句“葵轩接五峰”描绘了环境的清雅与高远,暗示盘谷四周山峰环绕,犹如众星捧月。

“淳熙亡一鉴”暗指淳熙年间失去了像胡季随这样的一位明鉴人物,表达了对他的惋惜。而“盘谷有真踪”则强调了胡季随在盘谷留下了真实的学术和人格痕迹。“庭立心传鲤”借用鲤鱼跃龙门的典故,象征胡季随的学问得以传承,弟子们深受教诲。“门乘玉润龙”进一步赞美他的才学如龙,光彩照人。

最后两句“风流遮不断,堂斧若为封”表达了对胡季随风华绝代的品性难以掩盖的敬仰,以及对后人如何能继承并发扬其精神的深沉思考。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深情缅怀先贤,推崇其学问与人格魅力的挽诗。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祷雨阳山(其一)

暮投突兀净为坊,早踏崎岖翠作冈。

露气失凉风带暑,岚阴欺晓日韬光。

不忧时事禽空语,可怪凶年草更芳。

欲问行人祈祷意,日来钲鼓渐凄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祷雨阳山(其二)

所以登山不惮烦,为藏云气达泉源。

多峰岂炫千岩秀,一线才通万壑奔。

其在兹乎须出岫,此时何不早翻盆。

名高已到岩瞻地,只有为霖可养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章泉言语妙天下知仆无诗能且未识面乃时以佳篇见饷何也不敢再虚盛意勉次韵二篇以谢(其一)

珍重章泉辱寄书,应疑不复梦康庐。

本无学术安时论,误入班行拱帝居。

老矣应招宁为禄,时乎归钓亦非渔。

宦情山色常如此,欲去迟行愧二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萧散

风日倚馀勇,扶春不自由。

在家曾半面,随我到他州。

絮后酴醾约,莺前杜宇愁。

新来无吏责,萧散更何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