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泉复发

奕奕清波旧绕城,旱来泉眼亦尘生。

连宵暑雨源初接,发地春雷夜有声。

复理沟渠通屈曲,重开池沼放澄清。

通衢细洒浮埃净,车马归来似晚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昔日清澈的水流环绕着城市,干旱时泉眼也蒙上了尘土。
连续多日的酷暑过后,雨水源头重新连接,夜晚春雷响起。
修复沟渠使其蜿蜒流淌,再次打开池塘让水清澈见底。
大道上雨水细细洒落,洗净了尘埃,车马归来的景象如傍晚晴空。

注释

奕奕:明亮的样子。
清波:清澈的水流。
旧绕城:过去环绕城市。
旱来:干旱的时候。
泉眼:泉水的出口。
尘生:积满尘土。
连宵:连续整夜。
暑雨:酷暑中的雨水。
源初接:源头重新连接。
发地:从地下。
春雷:春天的雷声。
夜有声:在夜晚响起。
复理:修复。
沟渠:排水沟。
通屈曲:蜿蜒曲折。
池沼:池塘。
放澄清:让水变得清澈。
通衢:大路。
细洒:轻轻洒落。
浮埃:飘浮的尘埃。
净:干净。
归来:返回。
似晚晴:如同傍晚晴朗的天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舜泉复发》。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泉水在干旱后复苏的情景。首句"奕奕清波旧绕城",形象地展现了泉水往昔环绕城郭的清澈景象。接着"旱来泉眼亦尘生",揭示了旱季泉水干涸,泉眼积尘的现状。

然而,随着"连宵暑雨源初接"的到来,泉水源头重新得到滋润,"发地春雷夜有声",春雷的轰鸣仿佛预示着生机的复苏。诗人进一步描述了修复沟渠、疏通水道的场景,"复理沟渠通屈曲",并让池沼恢复清澈,"重开池沼放澄清"。

最后两句"通衢细洒浮埃净,车马归来似晚晴",通过描绘雨水轻轻洒落,清除街道上的尘埃,使得归来的人们仿佛置身于傍晚晴朗的氛围中,表达了诗人对泉水复苏带来的喜悦和对生活的赞美。整首诗寓情于景,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对和谐环境的向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谢人惠千叶牡丹

东风催趁百花新,不出门庭一老人。

天女要知摩诘病,银瓶满送洛阳春。

可怜最后开千叶,细数馀芳尚一旬。

更待游人归去尽,试将童冠浴湖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谢任亮教授送千叶牡丹

花从单叶成千叶,家住汝南疑洛南。

乱剥浮苞任狼籍,并偷春色恣醺酣。

香秾得露久弥馥,头重迎风似不堪。

居士谁知已离畏,金槃剪送病中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谢张安道惠马

从事年来鬓似蓬,破车倦仆众人中。

作诗仅比穷张籍,得马还从老晋公。

夜起趋朝非所事,晓骑行乐定谁同。

惯乘款段游田里,怯听骎骎两耳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谢洞山石台远来访别

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

共游渤澥无边处,扶出须弥最上层。

未尽俗缘终引去,稍谙真际自虚澄。

坐令颠老时奔走,窃比韩公愧未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