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馆壁

秋作西南使,千林覆去程。

四时无日影,终夜有猿声。

路入溪云过,人穿鸟道行。

不堪孤驿望,风雨动乡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秋天我作为西南的使者出行,沿途满目树林覆盖着我的旅程。
四季中这里没有阳光直射,整夜都能听到猿猴的哀鸣声。
道路深入溪流上空的云雾,行人穿梭在狭小如鸟道的小径中。
难以忍受孤独驿站的眺望,风雨更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情感。

注释

西南使:指诗人作为使者前往西南地区。
千林:形容众多的树林。
四时无日影:说明此地地处偏远,阳光难以照射。
终夜有猿声:夜晚能听到猿猴的叫声,可能暗示环境荒凉。
鸟道:形容山路狭窄,仅容一人一鸟通过。
孤驿:孤独的驿站,旅途中的歇息之处。
乡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书山馆壁》,描绘了秋天西南旅途中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秋作西南使"点明了季节和行踪,暗示出诗人肩负使命,行走在秋季的西南地区。"千林覆去程"则写出沿途树木茂密,遮蔽了行程,给人以深远而苍茫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四时无日影,终夜有猿声",通过描绘四季如一的阴暗环境和彻夜不息的猿啼,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以及自然环境的凄清。"路入溪云过,人穿鸟道行"进一步描绘了山路险峻,行人仿佛在溪流的云雾中穿行,道路狭窄仅容鸟道,形象生动。

最后两句"不堪孤驿望,风雨动乡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身处孤寂的驿站,遥望远方,风雨更添思乡之情。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书怀寄韦山人

万事不关虑,孤吟役此生。

风骚中旨趣,山水里心情。

众木彫寒色,空江喷暮声。

终期谒君子,同绕绿苔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书怀寄唐工部

不才曾忝吾君选,紫殿科名志已酬。

孤立敢言逾素分,高吟深愧预清流。

西风独见江蓠暮,红叶还思苑树秋。

多谢明公知贱节,每贻清句缓牢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书黄山馆壁

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

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

离恨浑如结,乡心渐欲灰。

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巴东书事

乡思终日有,孤淡厌琴樽。

众木侵山径,寒江逼县门。

浪沉滩见脊,雨过壁生痕。

憔悴悲兰蕙,因思楚屈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