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墓

卫州三十里,荒墩草无数。

忽听路人言,此葬比干处。

下马拊石碑,三叹不能去。

斐然成歌章,聊书墓头树。

我吊比干心,不吊比干墓。

世间贤与愚,同尽成黄土。

斯人亦人尔,千千万万古。

形式: 古风

翻译

卫州三十里的地方,满目荒凉,草木丛生。
忽然听到路人的谈论,这里原来是比干的陵墓。
我下了马,抚摸着石碑,连声叹息,无法离去。
感慨之下,我创作了一首诗,暂且写在墓旁的树上。
我凭吊的是比干的忠贞之心,而非他的墓地。
世上的贤者和愚人,最终都化为黄土。
这个人同样是人,却如同千万古人一样永恒。

注释

卫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荒墩:荒废的坟冢。
路人:过路的人。
比干处:比干的埋葬之地。
石碑:墓碑。
三叹:连声叹息。
斐然:文采出众的样子。
聊书:随便写下来。
吊:凭吊。
心:内心,忠诚。
尽:终结。
黄土:指死亡。
斯人:此人。
亦人尔:同样也是人。
千千万万古:千百年来,无数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卫州三十里处,途经荒凉的土墩,看到无数的野草。忽然听到路人谈论,这里是古时忠臣比干的葬身之地。诗人下马触摸石碑,感慨万分,不忍离去。他随手成章,偶尔书写在墓旁的大树上。这表明诗人更关注比干的精神和故事,而非单纯对其墓地的吊唁。诗中透露出世间善恶不终长,最终都化作黄土的哲理。而对于那位忠良之士,比干,他虽然早已逝去,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了永恒的传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干墓地的描写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正义的崇敬,以及对生命无常和历史沧桑的感慨。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城外

饮马长城窟,马繁水枯竭。

水竭将奈何,马嘶不肯歇。

君看长城中,尽是骷髅骨。

骷髅几千年,犹且未灭没。

空衔千年冤,此冤何时雪。

祖龙去已远,长城久迸裂。

叹息此骷髅,夜夜泣秋月。

形式: 古风

东湖送春和陈自堂

十年南北竞,故旧几人存。

兵后谁知我,城中独见君。

东湖徐孺宅,北海孔融樽。

宛转留春意,吟诗到夜分。

形式: 五言律诗

出自蓟门行

出自蓟门行,行行望天北。

何处愁杀人,黑风走沙石。

华裾者谁子,意气万人敌。

金鞍鞁白马,奋飞虎生翼。

书生尔何为,不草相如檄。

徒有经济心,壮年已斑白。

形式: 古风

出居庸关

平生爱读书,反被读书误。

今辰出长城,未知死何处。

下马古战场,荆榛莽回互。

群狐正从横,野枭号古树。

黑云满天飞,白日翳复吐。

移时风扬沙,人马俱失路。

踌躇默吞声,聊歌远游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