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道傍竹马綵旌旗,颂德歌辞纪政碑。
使者郊原问民瘼,也应采到老夫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人以道旁竹马和綵旌旗为背景,展现出一种节日或庆典的气氛,似乎是在庆祝某位官员的德政。"颂德歌辞纪政碑"暗示了当地百姓对张廉访(张姓地方官)的赞扬和纪念,他的政绩被刻在石碑上,供后人传颂。
"使者郊原问民瘼"进一步揭示了张廉访关心民间疾苦,派使者深入郊野询问百姓的困苦和需求,显示出他的亲民之风。最后,诗人自谦地说,如果使者在调查中收集民情时,也应该收录他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诗歌的认可以及对张廉访施政的认可和支持。
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和谦虚的自述,赞美了张廉访的德行和政绩,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的关注。
不详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书生久叹三纲绝,天道那无一发存。
东海不须更忧旱,迩来一妇已无冤。
荒山十室九无人,行道三年两调兵。
闻得老贪今授首,老夫买犊要春耕。
轻寒无赖入征裘,野水闲云总是愁。
极目远山横霭外,数声鸣橹过蘋洲。
一声羌笛晚风斜,再问花期便觉赊。
茵幌泥沙可随分,莫将春意殢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