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值雨

濒江夜不寐,舟客声可怪。

飕飕篁竹动,沙水辄澎湃。

晨征路泱莽,春泥踏行蟹。

江空雾连山,隔手已为海。

古木夹道边,宿雨惊我盖。

我行亦何为,益信劳大块。

平生青藜杖,至此始足赖。

天地稍向明,云来复如黛。

平田万白珠,欲攫不可待。

奇变固可观,跋涉良可慨。

作诗寄我友,要使心目会。

何时终南山,卧听响窗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刘诜的《早行值雨》描绘了清晨行走在雨中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句“濒江夜不寐,舟客声可怪”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江边难以入眠的情景,舟客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营造出一种孤寂与不安的氛围。

接着,“飕飕篁竹动,沙水辄澎湃”通过风声竹动和流水激荡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

“晨征路泱莽,春泥踏行蟹”描述了清晨行进在茫茫大路上,脚下的春泥如同螃蟹般滑腻,既形象又生动地表现了行进的艰难。

“江空雾连山,隔手已为海”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面的广阔与迷蒙,仿佛伸手就能触及大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古木夹道边,宿雨惊我盖”则通过古树和雨水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旅途中的意外与惊喜。

“我行亦何为,益信劳大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行为目的的反思,以及对大自然劳苦的感慨。

“平生青藜杖,至此始足赖”借用了古人常用的藜杖,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工具的依赖,也暗含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天地稍向明,云来复如黛”描绘了天色渐亮,云彩如黛色般美丽,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

“平田万白珠,欲攫不可待”通过比喻,将平田上的雪比作珍珠,表达了对雪景的喜爱与渴望。

“奇变固可观,跋涉良可慨”总结了旅途中的变化与艰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欣赏与对生活态度的感慨。

最后,“作诗寄我友,要使心目会”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传达给朋友的感受,希望他们能理解并共鸣。

“何时终南山,卧听响窗外”以终南山作为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期待在山中静听窗外的自然之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327)

刘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字:桂翁
  • 号:桂隐
  • 籍贯:吉安庐陵
  • 生卒年:1268—1350

相关古诗词

园亭夜饮

酒酣爱花香,三嗅餐欲既。

春风心骨软,狂歌发永欷。

却念坐间人,谁共此时意?

形式: 古风

池亭即景

小亭扫芳径,幽鸟语初暖。

坐攲阶草柔,行避径条短。

水光与花影,历历明不乱。

疾风忽翻林,落红半池满。

形式: 古风

午坐

今日频送客,兀坐心未定。

午倦睡适来,鸟语偏满听。

昏昏半人世,隔屋喧笑竞。

恼我彼不期,阅动正在静。

清风白昼永,庭影乱复正。

悠悠无与言,起步林东径。

形式: 古风

援笔

落日池上饮,荷花醉于人。

清风吹人衣,玉笙彻秋旻。

酒酣起绝叫,游子不念贫。

平生阮嗣宗,定胜石季伦。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