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堪笑又堪嗟,人生果若何。

宜将万端事,都入一声歌。

世态逾翻掌,年光剧逝波。

静中真气味,所得不胜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真是可笑又可叹,人生到底会怎样呢。
应当把世间种种事,都融入到一首歌中。
世事变化无常,时光流逝如波涛汹涌。
在宁静中才能体验真谛,所获得的远远超过想象。

注释

堪笑:令人发笑,可笑。
若何:怎么样,如何。
宜:应当,合适。
万端:各种各样的,众多。
歌:歌曲,表达情感的方式。
逾:超过,更加。
翻掌:形容变化迅速,像翻手一样。
剧:强烈,快速。
逝波:流逝的波涛,比喻时光。
静中:安静的时候,内心深处。
气味:这里指人生的真谛或本质。
不胜多:无法尽数,收获丰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偶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间万象的深刻洞察。首句"堪笑又堪嗟",以幽默自嘲的方式开启,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苦笑。接着,诗人提出"宜将万端事,都入一声歌",主张把生活的复杂与纷扰融入歌声,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百态。

"世态逾翻掌"形象地描绘了人情世故瞬息万变,如同手掌翻转般难以捉摸,暗示了人世的无常和虚幻。"年光剧逝波"则进一步强调时间流逝之快,如同急流般一去不返。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领悟到"静中真气味",即在平静的内心深处,能体验到真正的韵味和人生真谛。

最后,诗人感慨"所得不胜多",意味着在经历世事沉浮后,他在静思中收获了丰富的内心世界。整首诗语言质朴,寓哲理于日常,体现了邵雍淡泊名利、超脱物外的处世态度。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偶书

纷纷议论出多门,安得真儒号缙绅。

名教一宗长有主,中原万里岂无人。

皇王帝霸时虽异,礼乐诗书道自新。

观古事多今可见,不知何者谓经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商山道中作

十舍到商颜,虽遥不甚艰。

东西溯洛水,表里看秦山。

身在烟霞外,心存人子间。

庭闱况非远,自可指期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宿寿安西寺

好景信移情,直连毛骨清。

为怜多胜槩,尤喜近都城。

竹色交山色,松声乱水声。

岂辞终日爱,解榻傍虚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和长安张强二机宜

二公诗美过连城,欲报才非祢正平。

本谓柏舟终不遇,却惊华衮重为荣。

岷峨雨后方知峭,风月霜馀始见清。

前有古人称寡和,阳春白雪岂虚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