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
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
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开篇“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写出了初春时节,江南地区杨柳吐绿,阳光和煦,大地干净无尘。接着“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则描绘了春天的细雨之后,杨柳间更显得鲜嫩欲滴,而水边则生出白色的蘋花。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江南春天的温润与清新的景象展现无遗。
第三、四句“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则转换了画面焦点,从静谧的自然界转向生动的人物活动。阳光下细软的沙滩上有燕子在飞鸣,而人们则在芬芳的花树下沉浸于春日的美好之中,仿佛醉在这份宁静和愉悦之中。
末了两句“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则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更为深远和神秘的境界。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傍晚时分,那片青翠的山下,有哪一户人家正在举行祭祀水神的仪式。这不仅仅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更是对春日里人们与自然之间联系的一种探讨和展现。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春天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物活动的生动刻画,展示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自然与人文共存的美好场景。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孝女独垂发,少年唯一身。
无家空托墓,主祭不从人。
相吊有行客,起庐无旧邻。
江头闻哭处,寂寂楚花春。
鬓衰头似雪,行步急如风。
不怕骑生马,犹能挽硬弓。
兵书封锦字,手诏满香筒。
今日身憔悴,犹誇定远功。
城西楼上月,复是雪晴时。
寒夜共来望,思乡独下迟。
幽光落水堑,净色在霜枝。
明日千里去,此中还别离。
青门坊外住,行坐见南山。
此地去人远,知君终日闲。
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
好是经过处,唯愁暮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