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山黄法师斋

羽人归丹丘,轻房冒苍顶。

云飞北斗坛,瀑洗洪崖井。

三更火交坎,八十雪垂领。

深香熨玉釜,淑气回丹鼎。

彼空此亦无,物动我自静。

灼知乔松辈,元涉羲老境。

一来受清涤,内悟开微儆。

请添无为香,上有萧台景。

形式: 古风

翻译

羽仙返回丹丘,轻盈的房屋覆盖青色山巅。
云彩飞翔过北斗坛,瀑布冲洗着洪崖古井。
夜半三更时分,火星照耀坎位,雪花挂满老人的衣领。
浓郁的香气弥漫在玉釜中,和煦的气息环绕丹鼎。
那边空灵,这边宁静,万物活动,我心自定。
深知高大的松树之辈,已进入远古羲和的境界。
一次来访就受到净化,内心领悟到微妙的警示。
请添加无为的香料,此处有萧台的景象。

注释

羽人:指仙人。
归:返回。
丹丘:道教仙境。
轻房:轻盈的房屋。
冒:覆盖。
苍顶:青色山巅。
云飞:云彩飞翔。
北斗坛:道教星坛。
瀑洗:瀑布冲洗。
洪崖井:传说中的仙井。
坎:八卦中的方位。
雪垂领:雪花挂满衣领。
深香:浓郁的香气。
熨:弥漫。
玉釜:玉制的锅。
淑气:和煦的气息。
丹鼎:炼丹的器具。
彼空:那边空灵。
此亦无:这边宁静。
物动:万物活动。
我自静:我心自定。
乔松辈:高大的松树。
羲老境:远古羲和的境界。
受清涤:受到净化。
内悟:内心领悟。
微儆:微妙的警示。
添无为香:添加无为的香料。
萧台景:萧台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超然出尘的仙人生活图景。"羽人归丹丘",以羽人象征修道者,他们回归到仙境般的丹丘,居住在轻盈的房屋中,直抵苍翠山巅。"云飞北斗坛,瀑洗洪崖井",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北斗坛和洪崖井寓示着神秘而神圣的修炼场所,云雾缭绕,瀑布洗涤,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诗人进一步通过时间的描绘,"三更火交坎,八十雪垂领",暗示了修炼者的深夜冥想和岁月的沉淀。"深香熨玉釜,淑气回丹鼎",炉香袅袅,香气升腾,象征着炼丹过程中的净化与升华。"彼空此亦无,物动我自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即使外界万物纷扰,他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如同乔松般历经沧桑,却能进入如羲老(古代仙人)般的境界,受到清涤,内心有所领悟,警醒于微小的启示。结尾处,诗人请求添加无为香,意指追求自然无为的境界,希望能达到萧台(可能指神仙居所)般的景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法师在桐柏山斋中的修行生活,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仙境的理想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收录诗词(188)

高似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 字:续古
  • 号:疏寮
  • 生卒年:1158—1231

相关古诗词

桐柏山琼台

翠岳竦神秀,玉衡直三台。

上有长生君,含光赤城台。

阳崖烨金芝,阴壑生碧苔。

独立云在下,一啸仙俱来。

丹郎醉不醒,玉女声如孩。

帝乡风自寒,洞口花长开。

所嗟尘埃中,那有神仙才。

秦皇漫东海,汉武空蓬莱。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桐柏台夜作

东崖紫云飞,西壁白雪炯。

洞口一何邃,人閒无此静。

松风翻瀑怒,梅月逼鹤警。

苔污断阙石,茶注彭亨鼎。

丈人极好生,生神最澄景。

且修黄房诀,夜向香心永。

形式: 古风

桐柏观阅藏经

天人皆奇人,一以文为主。

至今昆崙山,犹有群玉府。

虚无天之根,清净道所祖。

也知自羲翁,此妙泄盘古。

老氏启藏室,八神负猛虡。

玉垂太上篇,金写神仙语。

舜璿奔一机,汉宫凿万户。

璆谐玉女下,雷吼苍龙舞。

侍晨校琅简,玉卿撰瑶谱。

两垣协躔度,四溟节风雨。

恭惟上帝骘,哀此下民苦。

昭昭悬朗监,历历开蒙瞽。

粤从擘混沌,孰不趋子午。

六爻本乎健,五行依乎土。

神机迭经纬,和应相律吕。

子能发此钥,太微开帝宇。

形式: 古风

寄天台萧练师

已是成仙了,全然得道长。

石坚松结髓,山煖朮生香。

近瀑衣裳冷,和云笔砚凉。

傍崖修碧宇,何日奏寥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