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岩访陈世德光同年

一钱一剑出新州,五柳凭谁添酒筹。

岱壑何嫌松共老,碧波偏向桂招游。

不为身后百年计,自是人间第一流。

我欲门前张雀网,先将车辙到山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熹在岱山岩拜访陈世德光同年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与友情的深情赞美。首句“一钱一剑出新州”,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访友的场景,仿佛在说,仅带着简单的行囊和一颗渴望交流的心,诗人踏上了旅程。接着,“五柳凭谁添酒筹”一句,借用了陶渊明“五柳先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希望有更多知音相伴,共同畅饮的期待。

“岱壑何嫌松共老,碧波偏向桂招游。”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岱山的山谷并不嫌弃与松树一同老去,而碧绿的湖水却总是吸引着游人前来,仿佛在邀请他们一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不为身后百年计,自是人间第一流。”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他认为,不应过于计较身后之事,而应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这样的生活才是最值得追求的。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精神境界,令人钦佩。

最后,“我欲门前张雀网,先将车辙到山头。”这两句诗则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友情的珍视。他想象自己在门前设置捕鸟的网,但首先要做的是亲自驾车前往山头,与朋友相聚。这种细节描写,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相聚时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友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送汪大猷归里

濯濯才华耀禁林,翩然忽起故园心。

九天得请恩方重,一舸东归春未深。

照眼湖山非昨梦,及时诗酒合同襟。

不应便作真狂客,讲殿行思听履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汪端彦听雨轩

诗问池堂春草梦,何如风雨对床诗。

三薰三沐事斯语,难弟难兄此一时。

为母静弹琴几曲,遣杯同举酒千卮。

苏公感寓多游宦,岂不临风尚尔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金榜山

陈场老子读书处,金榜山前石室中。

人去石存犹昨日,莺啼花落几春风。

藏修洞口云空集,舒啸岩幽草自茸。

应喜斯文今不泯,紫阳秉笔纪前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王逸叟以喜闻增海陆军诗见示次原韵寄和

亚雨欧风强自持,忽闻海陆已添师。

谁将汉帝三朝略,来续周王六月诗。

诚有先声而后实,但愁弱干不强枝。

横磨十万徒虚语,叹息胶民蹂躏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