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彦方闽宪

七闽去天远,颠连苦无告。

牧人受深寄,昧者覆为暴。

犀象杂金贝,饥渴剧饫膏。

大言相鄙夷,餍夺心自恔。

岂无循廉吏,实病黑白挠。

聪明属旒黈,听荧资所到。

李侯金闺彦,图史擅雠校。

晨闻大夫奏,夕理武夷棹。

君子慎修职,宁适丰廪稍。

蕉荔甘多毒,姜桂老堪芼。

所怀延平翁,扬休似明道。

授受有源委,精微足深讨。

言立圣如在,表正愚可造。

师匠久不兴,真妄如枘凿。

云何诮支离,肆诞长凶傲。

异言古所诛,末学足深悼。

闽虽在海隅,前闻此渊奥。

正谊从简编,良俗宜善导。

赠言不及他,持此永为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虞集的《送李彦方闽宪》诗,以沉稳的笔触描绘了福建地区的人情世态与官场生态,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李彦方赴任福建的深切关怀与期望。

首句“七闽去天远”,点明福建地理位置偏远,暗示其治理之难。接着“颠连苦无告”描绘出当地百姓生活困苦,无处诉说的悲惨景象。“牧人受深寄,昧者覆为暴”则揭示了地方官员的腐败与民不聊生的现状。

“犀象杂金贝,饥渴剧饫膏”两句,以犀象、金贝等珍贵物品与百姓的饥渴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展现了贫富差距之大。“大言相鄙夷,餍夺心自恔”则揭示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人们相互诋毁,满足于掠夺。

“岂无循廉吏,实病黑白挠”表达了对清官的渴望,但现实却是黑白不分,正义被扭曲。“聪明属旒黈,听荧资所到”则指出朝廷政策的传达与执行存在问题,聪明才智无法发挥。

接下来,诗人赞扬了李彦方作为金闺之彦,精通图史,有能力解决福建的问题。“晨闻大夫奏,夕理武夷棹”表现了李彦方勤勉尽责,日夜兼程赴任的决心。

“君子慎修职,宁适丰廪稍”是对李彦方的期望,希望他能谨慎行事,为百姓谋福利。“蕉荔甘多毒,姜桂老堪芼”以食物为例,说明事物有利有弊,需要明智选择。

“所怀延平翁,扬休似明道”表达了对李彦方品德的期许,希望他能像古代贤臣一样,弘扬美德。“授受有源委,精微足深讨”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需要深入探讨。

“言立圣如在,表正愚可造”鼓励李彦方以圣人为榜样,引导民众向善。“师匠久不兴,真妄如枘凿”感叹教育的缺失,真伪难以分辨。“云何诮支离,肆诞长凶傲”批评了社会上对知识的轻视和对真理的忽视。

“异言古所诛,末学足深悼”强调了言论自由与真理追求的重要性。“闽虽在海隅,前闻此渊奥”表达了对福建文化的尊重与向往。“正谊从简编,良俗宜善导”呼吁通过简明的法律与良好的风俗来治理社会。

最后,“赠言不及他,持此永为好”表达了对李彦方的祝福,希望他能以这首诗为指南,永远做好事。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也有对友人的殷切期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题郑秀才隐居

陶翁昔好菊,荒径不暇锄。

素琴初无弦,名酒亦屡虚。

虽有二三子,薪水不读书。

凄凉千载下,高名将焉如。

不如鬼谷洞,郑子乐有馀。

种菊以为田,田中更为庐。

善药不二价,咏觞送居诸。

有子挥五弦,凉风在庭除。

时来青田鹤,亦出濠梁鱼。

昨者游京师,侯门曳华裾。

捧檄忽一喜,翩然告归与。

芳蒲采甘露,玉浆酿清醑。

老父坐堂上,稚子具篮舆。

晨游南山陲,暮濯清水渠。

席閒抚猗兰,房中咏《关雎》。

以此得高寿,何必南阳居。

形式: 古风

题朱邸竹木

猗猗淇园竹,结根盘石安。

枝干相扶持,风雨不可干。

其实凤所食,君子思保完。

恒恐声影疏,萧条霜露寒。

金玉慎高节,千载承清欢。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咏史

轩后邈已远,汉武亦雄哉。

荒忽九州外,百年过烟埃。

变化庶长久,临海筑层台。

黄金靡镂饰,乔林摧断裁。

乐通竟先死,孙卿殊未回。

不知作者意,空令来者哀。

奉盘泣繁露,驰道殷奔雷。

志气昔所在,风云恒往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赋苏伯修滋溪书堂

滋源恒伏流,春雨川乃盈。

林畴广敷润,草木俱繁荣。

临深见游鯈,仰乔有鸣莺。

君子乐在斯,斋居托令名。

积学抱沈默,时至有攸行。

抽简鲁史存,采诗商颂并。

禹穴追马公,湘江歌屈生。

纫兰不盈握,伐木有馀情。

浩然欲浮海,归兴还濯清。

方舟我为楫,白发愧垂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