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遇梵才吉上人因悼谢南阳畴昔之游

久已厌宦旅,故兹归江南。

始时遽辞邑,不及事春蚕。

残腊犹在道,险阻固所谙。

扁舟次淮海,喜遇释子谈。

契阔十五年,尚谓卧岩庵。

偶见如夙期,淹留良亦甘。

叹逝独泫然,怀悲情岂堪。

班班云中鸟,共看投夕岚。

曷不念旧隐,山水唯素耽。

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

形式: 古风 押[覃]韵

翻译

长久以来已厌倦了官场漂泊,所以这次决定回归江南。
起初匆忙离开城市,来不及参与春天养蚕的农事。
年末的道路还在,艰难险阻我早已熟知。
乘着小船沿淮海而行,欣喜地与僧人交谈。
阔别十五年,还以为自己住在山岩的小庵。
偶然相见仿佛是早有约定,停留在此也心甘情愿。
感叹时光流逝独自落泪,怀旧之情怎能承受。
天空中的鸟儿成群结队,共同欣赏傍晚的山岚。
为何不想念过去的隐居生活,山水间的宁静是我向来所爱。
我将从湖上离去,微小的官职轻视世俗名利。

注释

宦旅:官场生涯。
遽辞:匆忙离开。
春蚕:春季养蚕。
险阻:艰难险阻。
释子:僧人。
岩庵:山岩上的小庵。
淹留:长时间停留。
泫然:流泪的样子。
旧隐:过去的隐居之地。
微爵:微小的官职。
子男:世俗的名利地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淮南遇梵才吉上人因悼谢南阳畴昔之游》,表达了诗人久居官场后回归江南的喜悦,以及与老友梵才吉上人的重逢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首句“久已厌宦旅”直接抒发了对仕途生涯的厌倦,而“故兹归江南”则透露出对故乡的向往。诗人感叹十五年的分别,如同与老友在山岩庵中重聚,感到格外欣喜。

然而,欢聚之余,诗人又不禁为时光流逝和自身的哀伤所触动,“叹逝独泫然,怀悲情岂堪”,流露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他看着天边的云鸟投向晚霞,心中涌起对旧日隐居生活的向往,“曷不念旧隐,山水唯素耽”。最后,诗人以“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表达自己愿意放弃世俗地位,追求更纯粹的山水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描绘诗人的人生转折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深夏忽见柰树上犹存一颗实

累累后堂柰,落尽风雨枝。

行乐偶散步,倚杖聊纵窥。

林叶隐孤实,山鸟曾未知。

物亦以晦存,悟兹身世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清池

泠泠清水池,藻荇何参差。

美人留采掇,玉鲔自扬鬐。

波澜日已浅,龟鳖日复滋。

虾蟆纵跳梁,得以缘其涯。

竞此长科斗,凌乱满澄漪。

空有文字质,非无简策施。

仙鲤勿苦羡,宁将螷蛤卑。

徒剖腹中书,悠悠谁尔知。

聊保性命理,远潜江海湄。

泚泚曷足道,任彼蛙黾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盗儒

其衣乃儒服,其说乃墨夷。

天生物一本,今尔二本为。

尔忍不葬亲,委以饱狐狸。

吾心则孟子,不听尔矢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祭猫

自有五白猫,鼠不侵我书。

今朝五白死,祭与饭与鱼。

送之于中河,咒尔非尔疏。

昔尔齧一鼠,衔鸣绕庭除。

欲使众鼠惊,意将清我庐。

一从登舟来,舟中同屋居。

糗粮虽甚薄,免食漏窃馀。

此实尔有勤,有勤胜鸡猪。

世人重驱驾,谓不如马驴。

已矣莫复论,为尔聊欷歔。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