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
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胡雁从夜空飞掠而过。秋风吹起,淮南已树木凋尽,楚地山头的落叶想必更多。
且喜暂时可以寄身的地方,在那沧海近旁。对着明镜来回照影,萧萧白发徒然地令人心伤。
如今你们同我都已经老去,都一样是这般步履龙钟。你们还叮嘱我要留意风波险恶,真叫我深深惭愧无限感动。

注释

生涯:犹生计。
优诏:优厚待遇的诏书。
根据上下文,此当为反语。
醉歌:醉饮歌唱。
胡雁:指从北方来的雁。
“淮南”句: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
楚山多,木叶零落,所见之山也多了。
沧洲:滨海的地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
顾:回看。
无如:无奈。
龙钟:指老态迟钝貌。
老:一作“弃”。
遣:使,这里是叮咛之意。
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名为《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于世事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开篇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无奈与逃避现实的心态。"生涯"指的是生命的旅途,而"岂料"则表示不可预料;"承优诏"可能是指接受了某种恩赐或命令,但这里更多地带有一种被动和无奈的情绨。"世事空知学醉歌"则表明诗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选择了逃避,用酒来麻木自己,就像学习醉心于歌唱一样。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象。"江上月明"表达了一种清冷的氛围;"胡雁过"则是指远方的大雁飞过,这里的"胡"可能暗示了边疆的遥远和异乡的孤独。"淮南木落"指的是淮河以南的树木在秋天逐渐落叶,"楚山多"则强调了山峦的连绵不绝。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诗人的情感在这里达到了高潮。"寄身且喜沧洲近"表明诗人虽然暂时寄居于某个地方,但内心还是感到一丝慰藉,因为那地方离他向往的沧洲较近。"顾影无如白发何"则是深沉的自嘲,诗人看着自己的身影,感叹时光易逝,如同白发般迅速而不可挽回。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最后两句透露出诗人的内疚与对朋友的不舍。"今日龙钟人共弃"可能指的是当下的人们都抛弃了往日的情谊,如同废弃的古董;"愧君犹遣慎风波"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依然挂念,仍旧担心对方会受到世间纷扰的影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怀念故人与时光流逝的复杂情绪。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江州留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江海相逢少,东南别处长。

独行风袅袅,相去水茫茫。

白首辞同舍,青山背故乡。

离心与潮信,每日到浔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

却见同官喜复悲,此生何幸有归期。

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

湘路来过回雁处,江城卧听捣衣时。

南方风土劳君问,贾谊长沙岂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

犹是南州吏,江城又一春。

隔帘湖上月,对酒眼中人。

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

无心羡荣禄,唯待却垂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