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讲堂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

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

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在繁华的锦官城中有座学馆,如同古老的岷山下的稷下学宫。
梁上没有飞燕和麻雀,古老的墙壁上留有画作或碑刻。
槐树落叶让人仿佛还能感受到市井气息,青苔深厚使人难以辨认石上的铭文。
太好了,这位两千石俸禄的地方长官,(通过这座建筑)在江汉地区彰显了先贤的遗风精神。

注释

锦里:指成都,古代成都的别称。
淹中馆:泛指古代的学馆。
岷山:四川的一座山脉。
稷下亭:战国时期的学术交流场所。
空梁:空荡荡的屋梁。
无燕雀:没有鸟雀栖息。
古壁:古老的墙壁。
丹青:古代绘画常用的颜色,这里指壁画或碑刻。
槐落:槐树落叶,象征市井生活。
犹疑:仿佛,好像。
市:市集,这里指过去的繁华景象。
苔深:青苔很厚。
不辨铭:无法辨认石上的文字或铭文。
二千石:古代官员的俸禄等级,这里指地方郡守。
江汉:长江和汉水,泛指湖北、湖南一带。
遗灵:先贤的遗迹或精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老的建筑物—文翁讲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赞美与怀念。开篇“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两句,用鲜明的笔触勾勒出讲堂所在的位置,既有城市的繁华(锦里)也蕴含着自然之美(岷山)。但随后的“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则透露出一股萧瑟与冷清,空旷的梁间没有燕子的鸣叫,只剩下墙上残留的红色装饰(丹青),给人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觉。

中间两句“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写出了自然景观与人造环境的交融。槐树的花落如同市场一般繁忙,但却是自然界的动态;而厚厚的地衣(苔)覆盖着古建筑的刻痕(铭),使得这些历史的印记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诗强调了时间对物质世界的侵蚀和摧毁。

结尾“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则是对这座古建筑中所蕴含的精神财富的赞叹。二千石可能指的是讲堂内存放着的经书或其他文物,而“江汉表遗灵”则暗示了这些文化遗产正如同长江与汉水一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建筑、自然景观以及时间流逝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与珍视之情。

收录诗词(105)

卢照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唐诗人。自号幽忧子,汉族,其生卒年史无明载,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字:升之
  • 号:为“初唐四杰”
  • 籍贯: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

相关古诗词

石镜寺

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

鸾沈仙镜底,花没梵轮前。

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

隐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江中望月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镜圆珠留彻,弦满箭波长。

沈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

拂曙驱飞传,初晴带晓凉。

雾敛长安树,云归仙帝乡。

涧流漂素沫,岩景霭朱光。

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巫山高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