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其二)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栖,终晓不能静。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和淡泊的情感。开篇两句“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描绘了自然景象,太阳落在西边的河流之中,而明亮的月光则从东边的山岭升起。这两种景色构成了对比,白昼与夜晚、动与静之间的和谐共存。

接下来的“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自然之美,这里的“遥遥”和“荡荡”分别形容光线和风景的延绵与壮观。然而,随后的“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则转向内心的孤寂与寒凉,诗人感受到了夜晚的清凉和寂静。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觉。这里的“气变”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季节变化,也映射出人心情绪的多变。诗人因而难以入睡,对于夜晚的漫长有着深刻的体会。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话语的渴望,但他只能与自己的影子交流。这不仅是一种文学夸张,也是孤独感受的一种极致表达。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中,“日月”象征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而“掷人”则是一种悲壮的情感,人们在时间面前显得无力。尽管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但却无法实现。

最后,“念此怀悲栖,终晓不能静”表达了对这种孤独生活的深切感慨。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悲凉,他无法安宁地面对这样的清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受。

收录诗词(138)

陶渊明(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十二首(其十一)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鹍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诗十二首(其三)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有环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诗十二首(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杂诗十二首(其十二)

袅袅松摽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