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益阳赵宰六首(其一)

为邦何所急,劝学最留情。

数仞新儒馆,千年继武城。

梁间珍篆古,门外碧波平。

会有明伦士,培风纵鹗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教育是最受关注的。
新建的儒家学府高大壮观,古老的武城延续千年传统。
屋梁上刻着珍贵的古代文字,门外则是平静的碧波荡漾。
未来必有明理之士,他们如雄鹰展翅,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注释

何所急:首要任务。
劝学:重视教育。
新儒馆:新建儒家学府。
继武城:延续武学传统。
珍篆古:珍贵的古代文字。
碧波平:平静的水面。
明伦士:明理之士。
培风:培养风范。
纵鹗横:如鹰展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廖行之的作品,标题虽未给出,但从内容来看,它表达了对地方教育的重视和对贤才的期待。首句“为邦何所急”表明作者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教育,体现了儒家以教化为治国根本的思想。接着,“劝学最留情”强调了倡导学习的重要性,并流露出诗人对学术氛围的深情厚意。

“数仞新儒馆”描绘了新建的儒学馆舍,高大壮观,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积累。“千年继武城”则暗示此地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延续着古代武士精神的同时,也注重文教并举。

“梁间珍篆古”描述了馆内梁柱上刻有珍贵的古文字,体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门外碧波平”则宕开一笔,以门外平静的湖水寓意教育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会有明伦士,培风纵鹗横”寄寓了对未来人才的期盼,期待能有明理通达的人才涌现,如同展翅翱翔的雄鹰,为国家增添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教育为主题,寓含了对地方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人才的殷切期望。

收录诗词(451)

廖行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字:天民
  • 号:省斋
  • 籍贯: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
  • 生卒年:1137~1189

相关古诗词

和晚菊三首(其三)

荒凉篱落露华清,菊为重阳特地荣。

奔竞斗心知戒在,疏迟懒性习闲成。

偿秋为子添秋兴,见晚知谁恨晚英。

赖有南山陪旧望,悠然目极与云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晚菊三首(其二)

何事秋光老更清,故应有菊占秋荣。

后来汉陛知薪积,晚出商山叹翼成。

三径惟将松比操,东篱那为酒含英。

纷纷红紫随时好,臆对西风诉不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晚菊三首(其一)

羁寓穷秋几许清,晚芳犹尔亦何荣。

东篱旧岂论馀子,三径今应愧老成。

气味耐堪供饮兴,登临那得厕群英。

节华要是丈人行,俗眼谁知省屈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曾知运寄兄诗二首(其二)

忠孝蝉联萃一门,雁行相望款天阍。

青云有弟先行志,蓝绶今兄亦拜恩。

肘印一时饶季子,风雩千载见诸孙。

二难金玉交辉映,出处相高德义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