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一日书事

东墙瘦菊早开花,九日金钿已自嘉。

黍麦候迟初响瓮,米盐法细未还家。

泼醅昨夜惊泉涌,洗盏今晨听妇誇。

归采茱萸重一醉,不须怪问日时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辙在九月十一日所见所感的生活情景。首句“东墙瘦菊早开花”写出了秋日里菊花虽在东墙边显得清瘦却早早绽放,显示出季节的变迁和生机。次句“九日金钿已自嘉”暗指重阳节已过,菊花的美丽依然值得赞赏。

“黍麦候迟初响瓮”描述了秋天作物收成的延迟,诗人听到谷物装满酒瓮的声音,暗示丰收的到来。接下来,“米盐法细未还家”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中精细料理的期待,虽然自己还未归家,但心中挂念着家中的温馨。

“泼醅昨夜惊泉涌”描绘了夜间酿酒的热闹场景,泉水涌动,新酿的酒如泉涌出,充满喜悦。而“洗盏今晨听妇誇”则写诗人清晨醒来,准备享受美酒,期待妻子的夸赞,流露出家庭生活的温馨。

最后两句“归采茱萸重一醉,不须怪问日时差”表达了诗人决定回家欢庆的心情,即使时间稍晚也不以为意,只想沉浸在与家人共度佳节的欢乐中。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家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节日习俗的坚守,富有生活情趣。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一日作

昼短图书看不了,夜长鼓角睡难堪。

老怀骚屑谁为伴,心地空虚成妄谈。

酒少不妨邻叟共,病多赖有衲僧谙。

积阴深厚阳初复,一点灵光勤自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十日二首(其二)

忧患经怀沃漏卮,荣华过眼脱轻衣。

定心稍觉无来往,时事谁能问是非。

禄去身安常自喜,宅成囊竭可无讥。

交游散尽馀亲戚,酒熟时来一叩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十日二首(其一)

酒经重九尚残卮,雨送初寒问箧衣。

养气安闲真得计,读书勤苦已知非。

谩存讲说传家学,深谢交游绝世讥。

筑室未成中自笑,何如茅屋对柴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十月二十九日雪四首(其四)

鹞子一飞超涨海,蜂儿终日透晴窗。

心空莫著书千卷,客到长留酒半缸。

性命早知元有分,文章谁信旧无双。

何年结束寻归路,还看蟆颐下饮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