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九)鸣桹

尽日平湖上,鸣桹仍动桨。

丁丁入波心,澄澈和清响。

鹭听独寂寞,鱼惊昧来往。

尽水无所逃,川中有钩党。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翻译

整天在平静的湖面上,摇动着桹木和船桨发出声音。
敲击声丁丁当当落入湖心,湖水清澈,回荡着清脆的响声。
白鹭听到这声音感到孤独寂寞,鱼儿被惊动,不知所措地游来游去。
湖水再深也无处可逃,因为这里有捕鱼的钩和网。

注释

尽日:整天。
平湖:平静的湖面。
桹:捕鱼工具,木棒。
动桨:摇动船桨。
丁丁:形容敲击声。
澄澈:清澈透明。
鹭:白鹭。
昧:不明,困惑。
钩党:比喻捕鱼的工具或手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平静的湖上捕鱼图景。"尽日平湖上,鸣桨仍动桨"表明诗人在一个晴朗而宁静的日子里,在湖面上悠闲地划着船,这个过程可能持续了整个白天。"丁丁入波心,澄澈和清响"则通过对桨声的描写,传达出水面的平静和清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舒畅。

接下来的"鹭听独寂寞,鱼惊昧来往"展示了湖面上的生灵活动。鹭在岸边静静地等待时机,而鱼则因为船桨的动作而四处逃窜,这两种生命形态的对比,增添了一份野趣。

最后的"尽水无所逃,川中有钩党"则揭示了捕鱼工具的存在,即使是鱼,也无法完全逃脱。这不仅描绘了湖面的生态,更隐含着一种无处遁形的命运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湖上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十二)种鱼

移土湖岸边,一半和鱼子。

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

一月便翠鳞,终年必赪尾。

借问两绶人,谁知种鱼利。

形式: 古风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十三)药鱼

吾无竭泽心,何用药鱼药。

见说放溪上,点点波光恶。

食时竞夷犹,死者争纷泊。

何必重伤鱼,毒泾犹可作。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八)射鱼

注矢寂不动,澄潭晴转烘。

下窥见鱼乐,恍若翔在空。

惊羽决凝碧,伤鳞浮殷红。

堪将指杯术,授与太湖公。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其六)渔梁

波际插翠筠,离离似清籞。

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

斜临杨柳津,静下鸬鹚侣。

编此欲何之,终焉富春渚。

形式: 古风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