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歌

清辰采菊东山阳,紫茎绿叶垂幽芳。

世人贵薏贱真菊,弃置在野容堪伤。

萧敷艾荣苦迫压,谁复过问荒丘旁?

秋霜杀物百卉死,若抱晚节天为彰。

空山无人蔚深秀,正色独得中央黄。

流传伪种世竞采,柴色夺正工时妆。

此花隐逸应鲜识,山中开并神芝光。

我生于时得秋气,独寡时好成清狂。

黄金照耀忽满谷,采撷宁使英华藏。

度阡越陌野则获,烟萸露柏珍同囊。

贵之为宝贱则草,齐东野语非吾诳。

要之摧折世俗手,毋如老死荒山荒。吁嗟乎!

故园有菊看不得,开傍战场空太息。

采花酿酒强作欢,共保风尘好颜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东山采摘菊花的情景,他欣赏着紫茎绿叶散发出的幽香,感叹世人只重视薏米而轻视真正的菊花,将其遗弃野外,令人惋惜。诗人借菊花坚韧不屈的形象,表达对坚守节操的赞美,即使在荒丘旁遭受冷落,也能保持高洁。他进一步指出,菊花在无人问津的山中独自盛开,其黄色象征着正直和中央之位。

诗人批评社会上对虚假之物的追捧,而忽视了菊花的真正价值。他认为菊花是隐士的象征,其珍贵如同神芝,却被世人忽视。诗人感慨自己生于乱世,却能独守秋天的美好,采摘菊花以示清高,即使身处战乱,也试图通过采花酿酒来寻求片刻欢愉,同时保持风尘中的美好。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故乡菊花的思念,它们被迫开放在战场边,只能空自叹息。他强调菊花的价值超越了贵贱,即使被世俗摧残,也宁愿老死山野,不愿迎合。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坚守和对乱世现实的无奈。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菊枕诗(其一)

繄余昔龆龀,嬉戏慈母旁。

开园种秋菊,寒花映书堂。

殷勤慈母心,采菊缝枕囊。

祝儿蠲宿痾,祝儿好容光。

垂垂手中线,宛宛生清香。

人生嬉戏时,此境安可常!

堂北萱草花,萎谢惊秋霜。

峨峨大宛山,阡表齐泷冈。

前年菊花时,登高作重阳。

墓门一瞻拜,宰木寒烟苍。

去年菊花时,奔走为戎装。

枕戈待旦心,力筹保鲲洋。

今年菊花时,故园成战场。

不及哭墓行,寸草心徒伤。

空山此高卧,哀泪沾秋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菊枕诗(其二)

昔游净翠园,同赋菊枕诗。

维时灌阳公,初出为监司。

两迁遂持节,风雅照海湄。

从容军政暇,坛坫叠鼓旗。

客并富才俊,主更雄文词。

秋光剪入卷,裒集名诗畸。

苦心极镌刻,谓可千秋垂。

夷氛海上来,倚枕闻惊鼙。

是时菊正花,黄金甲纷披。

秋风一场战,应保危台危。

朱崖地遽弃,百计不得施。

馀生脱虎口,寤寐空相思。

昔为称意花,今作断肠枝。

兵火万卷尽,梨枣灾可知。

蠹篇纵倖存,零落生蛛丝。

安知秋斋中,清芬犹昔时。

寒宵有远梦,相觅应天涯。

形式: 古风

补裘

一领蒙茸敝莫论,皮毛缀缉幸犹存。

寒闺灯火忙纤手,客路风霜护绽痕。

事到弥缝原费力,士当穷困易为温。

时艰衮职应多阙,冷落江湖愧负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天涯

天涯雁断少书还,梦入虚无缥渺间。

兵火馀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鬓先斑。

没蕃亲故沦沧海,归汉郎官遁故山。

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涕说台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