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寺丞知馀姚

姚江千里海汐应,山井亦与江潮通。

秋来鱼蟹不知数,日日举案将无穷。

高堂有亲甘可养,下舍有弟乐可同。

县民旧喜诸郎政,刍力莫愧今为翁。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姚江千里波涛呼应着海潮,连山间的井水也随着江潮起落。
秋天来临,鱼蟹繁多得难以计数,每天都丰富得仿佛取之不尽。
家中长辈在高位,能奉养他们是我最大的幸福,弟弟们陪伴左右,共享欢乐。
乡亲们长久以来都喜欢你们这些官员的治理,如今我虽年迈,但你们的付出让我深感欣慰。

注释

姚江:姚江是中国浙江省的一条重要河流。
海汐:海洋的潮汐现象。
山井:指山中的井水。
通:相通,呼应。
鱼蟹:秋季丰富的水产。
举案:指供应食物。
无穷:无尽,形容数量多。
高堂:尊贵的长辈。
下舍:指家中较低的地位或房间。
弟:弟弟。
乐可同:快乐可以共同分享。
县民:县里的百姓。
诸郎:对官员的敬称,这里指代你们。
政:政务,治理。
刍力:指劳力或贡献。
翁:老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谢寺丞知馀姚》。诗中描绘了姚江潮汐浩渺,连山井都与其呼应的景象,展现出江南水乡的特色。秋天到来,江中的鱼蟹繁多,每天都有丰富的水产供应。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谢寺丞的祝愿,希望他在余姚任职期间,既能孝养高堂,又能与弟弟子侄共享天伦之乐。同时,诗人也提及当地百姓对谢寺丞治理有方的期待,认为他不会辜负人民的信任,如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整首诗寓含了对友人的勉励和对地方治理的赞赏之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谢寺丞新赐及第赴扶沟宰

世所重登科,如君特才选。

丽赋惊宗工,妙誉动京辇。

行鹢路非遐,双旗风欲展。

聊阅民版馀,应不负坟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铣]韵

送谢师直南阳上坟

跃马清明前,行将拜孤垄。

松吹送悲声,缘缨泪如涌。

三岁宰南方,奠斝阻亲捧。

山下独徘徊,雨来云蓊蓊。

形式: 古风

送谢师直秘丞通判莫州兼寄张和叔

河湟宿兵地,劲勇天下闻。

侵疆古甚炽,薄伐诗所云。

往今势且异,利害理颇分。

远以塘设险,遂轻甲屯云。

昔传尝胆国,能破怒蛙军。

越虽隔大江,吴遭若枯焚。

实由持阻懈,抉目悲伍员。

夫子负美才,议论高不群。

况有令兄弟,今亦贰河汾。

助守戒不虞,慎勿倚和獯。

张侯为刺史,大族独此君。

法明而不苛,可共饰以文。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送谢师厚太博通判汾州

频官吴越馆粳稻,况住南阳多水田。

北登太行入汾曲,正穫?稏秋风前。

晋人朴厚自寡讼,软炊玉粒河鳞鲜。

君方少壮齿颊健,甘美不负经腹便。

有意南飞寄我信,满川鸣雁下连连。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