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玩月怀玉霄道士

光异磨砻出,轮非雕斲成。

今宵刚道别,举世勿人争。

征妇砧添怨,诗人哭到明。

惟宜华顶叟,笙磬有馀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光芒经过磨砺显现出来,车轮并非雕刻而成。
今晚刚刚告别,世间无人再争夺。
远行妻子的捣衣声增添了哀怨,诗人哭泣直到天明。
只有华顶山的老人,他的笙磬声还余音袅袅。

注释

光异:不同的光芒。
磨砻:磨砺。
轮非:车轮并非。
雕斲:雕刻。
今宵:今晚。
刚道别:刚刚告别。
举世:世间。
勿人争:无人争夺。
征妇:远行的妻子。
砧添怨:捣衣声增添了哀怨。
诗人:诗人。
哭到明:哭泣直到天明。
惟宜:只适合。
华顶叟:华顶山的老人。
笙磬:笙和磬(古代乐器)。
馀声:余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明月皎洁的景象。开头“光异磨砻出,轮非雕斲成”两句,从宇宙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天地自然的造化,不是由人工雕琢而成,这里既是对月亮本身的描绘,也包含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无需人为修饰的赞赏。

接着“今宵刚道别,举世勿人争”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夜晚与道士玉霄告别的情景,没有其他人参与,这种孤独感强化了月夜的寂寞和诗人的情感独白。

“征妇砧添怨,诗人哭到明”则转入具体情境,征妇在砧声中增添了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而诗人也随着夜的深沉而哀伤至明晨,这里通过征妇和诗人的情感交织,展现了秋夜月光下的忧郁氛围。

最后“惟宜华顶叟,笙磬有馀声”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似乎只有在高远的华山之巅,或是古人用以祭祀的石制乐器笙磬中,才能找到与这月夜相应和的音符。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也蕴含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超凡脱俗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月光、人别离、征妇思念和诗人的哀伤等主题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深邃宁静而又充满情感波动的画面。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秋居寄王相公三首(其一)

禅林蝉□落,地燥可生苔。

好句慵收拾,清风作么来。

饼唯餐喜悦,社已得宗雷。

还似山中日,柴门更不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秋居寄王相公三首(其二)

松声高似瀑,药熟色如花。

谁道全无病,时犹不在家。

山童舂菽粉,园叟送银瓜。

谁访孙弘阁,谈玄到日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秋居寄王相公三首(其三)

气与非常合,常人争得知。

直须穷到底,始是出家儿。

阁雀衔红粟,邻僧背古碑。

祗应王与谢,时有沃州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送夏郢归钱塘

归客指吴国,风帆几日程。

新诗陶雪字,玄发有霜茎。

微月生沧海,残涛傍石城。

从兹江岛意,应续子陵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