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居寄王相公三首(其一)

禅林蝉□落,地燥可生苔。

好句慵收拾,清风作么来。

饼唯餐喜悦,社已得宗雷。

还似山中日,柴门更不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禅林中的蝉声落下,地面干燥足以生长青苔。
美好的句子懒得去整理,只有清风不知从何而来。
只以喜悦的心情享用饼食,已经感受到宗师的精神雷动。
生活就像山中的日子,柴门紧闭,与世无争。

注释

禅林:指禅宗修行的寺庙。
蝉□落:蝉鸣声停止,可能表示季节变化或夜晚降临。
地燥:地面干燥。
生苔:长出青苔,暗示环境静寂。
慵:懒散,不愿意做。
收拾:整理。
清风:自然界的微风。
作么来:从何处来,表示清风的突然出现。
饼唯:仅凭。
餐喜悦:以喜悦的心情进餐。
宗雷:宗师的精神震动,比喻启发或激励。
山中日:山中的日常生活。
柴门:简陋的木门,常用来形容隐居生活。
更不开:不再打开,表示封闭和宁静。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山秋日闲居生活的诗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禅林蝉□落”,“□”字在这里应为“蝉”或“蝈”的本字,指的是树叶落下,声音如同禅林中蝉鸣的声音。这里描绘了秋天树木落叶的声音和氛围,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地燥可生苔”,说明虽然干燥,但依然能够生长出绿色柔软的苔藓来。这两句表明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强弱的观察,也反映了他对于生命持久不息的赞美。

“好句慵收拾,清风作么来”,诗人在闲适之中品味着美好的时光,不急于将其捕捉和回忆。这里的“慵”字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而“清风作么来”则是说自然界给予他无尽的灵感。

“饼唯餐喜悦,社已得宗雷”,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简单而愉快的生活状态。他只需吃一些简单的食物(饼)就感到满足和幸福。同时,“社已得宗雷”可能是指他在精神上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还似山中日,柴门更不开”,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山中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宁愿将自己的世界封闭起来。这里的“柴门”即是隐逸生活的象征,而“更不开”则强调了他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和保护。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享受孤独的美好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秋居寄王相公三首(其二)

松声高似瀑,药熟色如花。

谁道全无病,时犹不在家。

山童舂菽粉,园叟送银瓜。

谁访孙弘阁,谈玄到日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秋居寄王相公三首(其三)

气与非常合,常人争得知。

直须穷到底,始是出家儿。

阁雀衔红粟,邻僧背古碑。

祗应王与谢,时有沃州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送夏郢归钱塘

归客指吴国,风帆几日程。

新诗陶雪字,玄发有霜茎。

微月生沧海,残涛傍石城。

从兹江岛意,应续子陵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寄李频使君二首(其一)

为郎须塞诏,当路亦驱驱。

贵不因人得,清还似句无。

烧烟连野白,山药拶阶枯。

想得徵黄诏,如今已在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