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其四)

空被秋风吹病毛,无因濯浪刷洪涛。

卧来总怪龙蹄跙,瘦尽谁惊虎口高。

追电有心犹款段,逢人相骨强嘶号。

欲将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铰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空旷的秋天吹乱了我的病弱毛发,无法洗去波浪中的污垢和巨浪的冲击。
躺下时总是责怪龙蹄的踢踏声,身体消瘦让虎口显得更高更突兀。
尽管我有追逐闪电的心,但行动却像缓慢的马匹,遇到人只能勉强嘶鸣求救。
想要重新修剪我的鬃毛,希望能借到一把锋利的新剪刀。

注释

空:空旷,无人烟的。
病毛:形容因疾病或疲惫而显得凌乱的毛发。
濯浪:清洗,比喻洗涤心灵或身体的污垢。
洪涛:大浪,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或挑战。
龙蹄跙:龙的蹄子踢踏,比喻声音嘈杂或不协调。
虎口:指虎的嘴巴,这里比喻身体部位,如瘦削的手臂。
追电:追赶闪电,形容速度极快。
款段:形容步态迟缓,这里比喻行动不敏捷。
相骨:观察骨骼,比喻仔细打量或审视。
鬐鬣:马的鬃毛,这里泛指动物的鬃毛。
利铰刀:锋利的剪刀,比喻能解决问题的工具。

鉴赏

这是一首写于唐朝的诗,由著名诗人曹唐所作。从内容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匹病马的遭遇和心境,通过对比和拟人化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力度、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空被秋风吹病毛,无因濯浪刷洪涛。" 这两句以形象鲜明的语言描绘出一匹在秋风中颤抖、身患疾病的马,它没有力量去冲击波涛,只能无奈地承受着自然的侵袭。

"卧来总怪龙蹄跙,瘦尽谁惊虎口高。" 这两句通过比喻,将马的腿部比作龙脚,从而衬托出它在力量上的不足;同时,又以“虎口”形容骨骼的突出,表达了病马因营养不良导致的消瘦。

"追电有心犹款段,逢人相骨强嘶号。" 这两句则通过追逐闪电和对人骨骼的观察,表现出诗人对这匹马仍存有的生命活力和精神状态的关注与赞赏。

"欲将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铰刀。"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为病马修剪它杂乱的鬃毛,请求借一把锋利的剪刀,以此来帮助这匹马恢复往日的生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入的生命哲理思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观察,更体现了他对于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收录诗词(157)

曹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其五)

病久无人著意看,玉华衫色欲凋残。

饮惊白露泉花冷,吃怕清秋豆叶寒。

长襜敢辞红锦重,旧缰宁畏紫丝蟠。

王良若许相抬策,千里追风也不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勖剑

古物神光雪见羞,未能擎出恐泉流。

暗临黑水蛟螭泣,潜倚空山鬼魅愁。

生怕雷霆号涧底,长闻风雨在床头。

垂情不用将闲气,恼乱司空犯斗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萧史携弄玉上升

岂是丹台归路遥,紫鸾烟驾不同飘。

一声洛水传幽咽,万片宫花共寂寥。

红粉美人愁未散,清华公子笑相邀。

缑山碧树青楼月,肠断春风为玉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紫河张休真

琪树扶疏压瑞烟,玉皇朝客满花前。

山川到处成三月,丝竹经时即万年。

树石冥茫初缩地,杯盘狼籍未朝天。

东风小饮人皆醉,从听黄龙枕水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