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六首(其四)

武夷千馀仞,山上巢群仙。

曾游析木津,醉堕白玉船。

其下谁换骨,润州小婵娟。

烱烱玉莲锁,栖之此山颠。

丹砂一点染,灵化谁控抟。

尘根洗不尽,展转来凡间。

从言一念失,巫山渺云烟。

徒然八十返,空度三千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与幻想的仙境画卷。诗人以武夷山为背景,想象山上居住着一群仙人,他们曾经在析木津游玩,醉后不慎坠入了白玉船中。这既是对神话传说的巧妙引用,也是对仙境生活的一种浪漫想象。

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山下的润州,那里似乎隐藏着换骨成仙的秘密,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的渴望。"玉莲锁"和"此山颠"则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高洁与神秘,仿佛是通往仙界的门户。

"丹砂一点染,灵化谁控抟",这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丹砂代表了仙界的灵物,而"灵化谁控抟"则暗示着仙界的法则与力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操控着一切。

然而,"尘根洗不尽,展转来凡间",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尘世的留恋与无奈,即使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与努力,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凡人的命运,只能回到平凡的世界。

最后,"从言一念失,巫山渺云烟",通过引用巫山云雨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无奈。"徒然八十返,空度三千年",则强调了这种追求与失落之间的循环往复,充满了深深的悲凉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遗憾的仙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接受,展现了深邃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意六首(其五)

牧牛长得嬉,牧马长得骑。

惟有牧羊苦,奔走脚脱皮。

道人不我惜,令作牧羊儿。

我羊数万头,岂不为渴饥。

食草百步间,寒碧青萋萋。

少许自为足,不慕饱与肥。

羊眠即化石,羊行不跳篱。

竟日卧松下,谁知藉金闺。

紫烟横石室,兄来莫相疑。

形式: 古风

古意六首(其六)

博浪不成功,偶此脱民籍。

客从何方来,年纪约五百。

相逢昧平生,视我犹厮役。

知是羲皇人,来去了无迹。

神机不忍閟,袖有青囊册。

读之尽绿字,历历幕中画。

十年风尘中,谈笑等儿剧。

清浊同一源,凡圣本无隔。

愿言邈清风,归来抱山石。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喜雨

去年稻田荒,七月青虫起。

今年七月雨,稻田盈尺水。

人生会有涯,饥饱互煎煮。

造物如狙公,颠倒生嗔喜。

我岑枯槁人,未脱烟火味。

试问河豚羹,何如江鲙美。

形式: 古风

予家窗外种竹逾千个每开窗辄相对终日今岁馆前亦多竹遂赋一首

五年惯在家,贫贱自称好。

饥鹰空护巢,疲马长恋藁。

森梢万脩竹,自喜结交早。

旦暮从渠游,不恨两枯槁。

今年出山去,败鼓费击考。

此君不我嫌,到处惬怀抱。

翛然书斋下,粉黛间新老。

相看便歌咏,物外恣探讨。

此生一过客,去住何足道。

竹下有石交,归来薙幽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