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此方旱,地有千里赤。
江甸流饥民,淮关断沽舶。
米贵淮南时,正值我为客。
今春好雨阳,喜见收二麦。
新陈米未交,斗价尚三百。
又闻故乡田,多蝗土将石。
我家无负郭,更复艰朝夕。
居行两心悸,救贫少长策。
东南民易疲,岂任荒歉积。
中宵望天云,殷忧定何益。
不详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出亦悲,入亦悲。
儿悲不为寒,儿悲不为饥,问之旁人那得知。
父一而已,母有前后。生我者父,夫父即母。
母死不得母葬所,苍苍之天实谁咎。
一灯荧荧,父病在床。
顾语七岁儿,他时归母葬故乡。
于何求之询渭阳,于何询之之朐阳。
朐阳十万户,一一歌钟起。
问我舅氏家,老成已谢孤子死。
借问旧乡里,呼名半人鬼。
母墓不可得,不得墓兮不可以为子。
朝出郭门望,暮出郭门望。
泪痕著树树枯死,芳草为不芳。
谁何白须一老翁,指点抔土沙堤旁。
几年寒食无酒浆,几年野火驱牛羊。
人言此事五十有馀载,今得归母葬故乡。
儿寒不愁,儿饥不愁,儿名不欲传万口,儿事不欲传千秋。
愿人寻墓墓即得,吁嗟此意无人识。
平沙渺渺烟苍苍,长淮晚来沈镜光。
舟行十里复五里,一钩新月悬危樯。
楚火星星明两岸,极浦清歌入天半。
七弦罢弹觞不倾,默听离心倏零乱。
一半催成风水愁,分明诉出飘零怨。
我心枨触非酒悲,坐有往事劳沈思。
山川风景了无异,绝忆此流初汎时。
东山宾从南州客,顾荣羽扇桓伊笛。
前舫谁呼句落成,后舟笑语风吹逼。
我舟李白同醉眠,醉后乱拍洪崖肩。
啸歌怀古乐相乐,望者谁不称神仙。
祇言好景堪把玩,谁知过眼皆云烟。
太息吾徒二三子,半脱芒鞋著珠履。
客路空追大小山,离程已判东西水。
十年湖海惭浮名,再来迹比清淮清。
登舻依旧美清夜,却对长年诉愁话。
素志难移橘柚根,微躯不及鼋鼍化。
我欲招隐山之幽,多恐岁晏难为留。
似抛鸡犬未仙去,管领别离无限愁。
问头却望听歌处,已失八公山上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