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哭刘姬》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所作,情感深沉,哀婉动人。
诗中开篇“已诀忍再见,返恨死难速”,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悲痛与不舍,即使已经决定不再相见,却因亲人离世而更加痛苦,希望死亡能迅速降临以结束这种痛苦。接着“止我勿登楼,呻吟抵床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即使被阻止登楼,也无法抑制内心的哀伤,只能在床上呻吟。
“那知楼下人,肠断不可续”进一步强调了对楼下亲人的思念之深,仿佛自己的心肠已被彻底割裂,无法愈合。接下来“惟馀百悔心,迸作一声哭”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未能尽孝、未能陪伴在亲人身边的深深自责与后悔,这悔恨之心化作了痛彻心扉的一声哭喊。
“避疫卫生言,宁堪待骨肉”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无奈与悲哀,为了防疫不得不与亲人分离,忍受着难以言说的痛苦。接着“人病尔服劳,尔病仰空屋”描述了亲人患病时的照顾与自己患病时的孤独,对比强烈,凸显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持此例平时,感叹到佣仆”表明了诗人对日常生活中佣仆的感慨,通过他们来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增加了诗歌的社会意义。最后“补过生无期,天乎何惨酷”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公的感慨,生命中的遗憾无法弥补,让人感到命运的残酷。
“诗成付稚女,是我酸辛录”说明了诗人将这首诗留给女儿,作为自己内心酸楚的记录。结尾“认父哭母声,开函时一读”想象女儿长大后阅读此诗时的场景,既是对女儿的寄托,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延续。
“沧桑万事改,吾衰景尤促”反映了时代变迁和个人衰老的无奈,世事多变,而个人的生命却在加速走向终结。最后“回身视家人,早死庸非福”表达了对早逝的某种理解与接受,认为或许早死对于家人来说是一种解脱。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失去亲人的哀悼,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还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可能的乐观或接受态度,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