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万顷平田四畔沙,汉朝城垒属蕃家。

歌谣再复归唐国,道舞春风杨柳花。

仕女尚□天宝髻,水流依旧种桑麻。

雄军往往施鼙鼓,斗将徒劳猃狁誇。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广阔的田野四周是沙地,汉朝的城墙和堡垒现在属于外族。
歌谣再次响起回归大唐的国度,舞蹈随着春风中杨柳的花朵飞扬。
仕女们仍然梳着天宝年间的发髻,水流依然滋养着种植桑麻的土地。
强大的军队时常敲响战鼓,与敌将的争斗徒然夸耀着猃狁的勇猛。

注释

万顷:广阔无垠的。
平田:平坦的田野。
四畔:四周。
沙:沙地。
汉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城垒:城墙和堡垒。
属:属于。
蕃家:外族人家。
歌谣:民间流传的歌曲。
再复归:再次回归。
唐国:唐朝,这里泛指中原王朝。
道舞:随道路而舞,此处形容舞蹈的普及。
春风:春天的风。
杨柳花:杨树和柳树的花,象征春意。
仕女:宫女或贵族妇女。
尚:仍然。
天宝髻:唐代流行的发式,此处借指过去的风尚。
水流:自然界的水流。
依旧:依然如故。
种桑麻:种植桑树和麻,代表农耕生活。
雄军:强大的军队。
往往:时常。
施鼙鼓:敲击战鼓,表示军事行动。
斗将:争斗的将领。
徒劳:无功的努力。
猃狁:古代北方民族的统称,这里泛指外敌。
誇:夸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和历史变迁的画面。开篇“万顷平田四畔沙,汉朝城垒属蕃家”两句,通过对辽阔平坦农田与古老汉朝城堡的描写,展示了边疆地区的壮观景象和历史遗迹,"四畔"指的是广袤无垠的沙漠,"属蕃家"则暗示着这些地方曾被异族所占据。紧接着“歌谣再复归唐国,道舞春风杨柳花”两句,以歌谣和道教仪式的恢复来表达对唐朝重新统治这一地区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欢快的情氛。

第三、四句“仕女尚□天宝髻,水流依旧种桑麻”则转向仕女的装饰和田园生活。"仕女"通常指的是官员家中的女性,"尚□天宝髻"可能是在描写她们的发型,或是某种装饰,这里缺失了字迹,具体意境难以猜测。而“水流依旧种桑麻”则表达了一种岁月静好、生意盎然的情景。

最后两句“雄军往往施鼙鼓,斗将徒劳猃狁誇”表现了边疆地区的战事和军队的情况。“雄军往往施鼙鼓”描绘出军队进攻时鼙鼓的声响,而“斗将徒劳猃狁誇”则揭示了一种战争中的无谓牺牲与虚张声势的情形,"猃狁"在这里可能用来比喻敌人或是某种凶猛的动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变迁和军事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多面性,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过去时期的怀念与赞美。

收录诗词(23)

敦煌人作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大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折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鹊踏枝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浣溪沙

五两竿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

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衔命还国作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邻。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