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七)

庭前两古柏,凌霄灿其英。

问此谁荣枯,雪霜见其情。

荣枯何足计,有酒还自倾。

熟寐暂展转,觉来一蝉鸣。

归休但如此,便足了平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庭院前有两棵古老的柏树,它们的枝叶直冲云霄,显得灿烂夺目。
我询问这树木经历了什么荣枯,只有雪霜的洗礼才能显现它们的情感。
树木的荣枯并不值得计较,我只愿借酒浇愁,自我陶醉。
在沉睡中短暂地辗转反侧,醒来时只听见一声蝉鸣。
就这样归隐生活,对我来说已经足够,足以度过我的一生。

注释

庭前:庭院前面。
古柏:古老的柏树。
凌霄:直冲云霄。
灿其英:显得灿烂。
问此:询问这些。
谁荣枯:经历什么荣枯。
雪霜:严冬的雪霜。
见其情:显现情感。
荣枯何足计:荣枯不值得在意。
有酒:有酒可喝。
自倾:自我斟酌。
熟寐:熟睡。
暂展转:短暂辗转。
觉来:醒来。
一蝉鸣:一声蝉鸣。
归休:归隐。
但如此:仅此而已。
便足:就足够。
了平生:度过一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名为《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七)》。诗中,诗人以庭前的两棵古柏为引子,描绘它们历经风霜,枝叶繁茂或凋零,象征人生的荣枯无常。他感慨道,对于生命的兴衰,无需过多计较,重要的是及时享受生活,如饮酒自乐。短暂的熟睡后,蝉鸣声唤醒他,诗人认为这样的简单生活,就是他一生所求的满足。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生活的态度。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九)

城东故盐渠,自昔谁所开。

似说全盛时,邈焉一长怀。

穿渠引江水,此计未为乖。

千帆竞暮入,集浦如乌栖。

万畴分白浪,嘉稻擢新泥。

恐此太多事,且当寄嬉谐。

疏通养鱼鸟,花柳共低迷。

时时载酒往,江上亦忘回。

形式: 古风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二)

沉饮非荒宴,凛然忽颓山。

或人欲问事,已醉不能言。

古来亦如此,名字垂千年。

但问酒中适,岂计饮者传。

形式: 古风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二十)

黄子似渊明,城市亦复真。

陈君有道举,化行闾井淳。

张侯公瑾流,英思春泉新。

高才更难及,淮海一髯秦。

嗟予竞何为,十驾晞后尘。

文章不急事,用意斯已勤。

平生不共饮,叹息无与亲。

问道伯昏室,何人独知津。

各在天一方,泪落衣上巾。

归休可共隐,山中复何人。

形式: 古风

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八)

功名有天命,美好无定姿。

云梦未足吞,聊可巢一枝。

同时金门士,文学多瑰奇。

幞被向淮海,酣放遽尔为。

车盖岂不荣,野马不受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