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吴亦虚一首

髯吴少年日,轻车驾飞黄。

授简千人中,风流蔼东梁。

根植苦不牢,一朝陨清商。

谁者不归尽,我独哀此郎。

人物秀且美,叔夜惭龙章。

眼看一抔土,瘗此白璧光。

空馀百篇诗,老语惊摧藏。

孤儿将谁赖,门户如冰霜。

我非山巨源,感念徒悲伤。

恨墨慰九泉,别语尚微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一止为悼念友人吴亦虚所作的《哭吴亦虚一首》。诗中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缅怀与哀思。

首句“髯吴少年日,轻车驾飞黄”,开篇即以生动的笔法勾勒出吴亦虚年轻时英姿勃发的形象,他骑着轻快的马车,如同飞黄腾达一般,充满活力与希望。

接着,“授简千人中,风流蔼东梁”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吴亦虚在文采和风度上的出众,他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其风采犹如东方之梁,令人赞叹不已。

然而,好景不长,“根植苦不牢,一朝陨清商”两句转折,暗示吴亦虚的生命之树虽然曾枝繁叶茂,却最终因根基不稳而陨落于清秋时节,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惋惜之情。

“谁者不归尽,我独哀此郎”一句,诗人直抒胸臆,感叹世间万物终有一死,而自己只能独自哀悼这位才华横溢的朋友。

“人物秀且美,叔夜惭龙章”则赞美吴亦虚不仅外貌出众,其内在的才华也如同龙章凤彩,令人敬仰,甚至让诗人自愧不如。

“眼看一抔土,瘗此白璧光”描述了吴亦虚去世后,其生命之光如同白璧般璀璨,最终化为一抔黄土,表达了对逝者永恒价值的肯定。

“空馀百篇诗,老语惊摧藏”指出吴亦虚虽已离世,但留下的诗篇却依然震撼人心,成为其精神的永恒见证。

最后,“孤儿将谁赖,门户如冰霜”表达了对吴亦虚遗孤的担忧,以及对其家庭境遇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我非山巨源,感念徒悲伤”表明诗人并非像山巨源那样能超然物外,面对朋友的离去,只能徒增悲伤。

“恨墨慰九泉,别语尚微茫”则是诗人对逝者的一种慰藉,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在九泉之下传达对逝者的思念,同时表达出对逝者遗言的怀念与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的追忆与哀悼,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吴彦和朝散挽诗二首(其一)

挂冠归去何曾老,贤达谁如此大夫。

白傅宁惟结香火,季鹰初不为莼鲈。

岸巾扶杖方行乐,寻壑经丘失步趋。

惆怅眼中前辈少,更怜乡国后生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吴彦和朝散挽诗二首(其二)

谈经析理老逾工,家学诸郎得马融。

心远自无流俗驾,语真端有古人风。

每容晚进壶觞共,尚许残年杖履同。

悽断松杉封马鬣,不堪持酒酹桥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吴公立承事挽诗一首

脱蜕超然不可寻,了知胸次未宏深。

智谋谁复如樗里,缓急惟思扣季心。

惊见丹炉无宿火,欲凭辽鹤问遗音。

邦人岂识神仙事,竞挽丧车泪满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徐仲常朝奉挽诗一首

岂弟临民契昔贤,政成终自弛蒲鞭。

暮年三径师元亮,故国扁舟老计然。

北陌东阡遗杖履,后冈前道锁风烟。

郎君秀美如圭璧,会有恩光贲下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