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杂兴五首(其四)

越里娃童锦作襦,艳歌声压郢中姝。

无人说向张京兆,一曲江南十斛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翻译

越里的儿童穿着锦绣做的短衣
他们的歌声艳丽,压倒了郢都的美女

注释

越里:地名,指古代吴越之地。
娃童:儿童。
锦:锦绣。
襦:短衣。
艳歌:色彩鲜艳、旋律优美的歌曲。
郢中姝:郢都的美女,郢为楚国都城,姝指美女。
京兆: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张京兆,具体人未详。
十斛珠:极言歌声之美,如十斛珍珠般珍贵。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风光的诗句,通过对织锦和歌声的描述,展现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艺术享受与情感体验。"越里娃童锦作襦"表明诗人身处江南之地,欣赏着当地少女精心编织的美丽图案,这里的“襦”是一种短衣,是古代女性常穿的服饰。这不仅展示了江南地区的传统工艺,也体现出诗人对当地文化的赞美。

"艳歌声压郢中姝"则是对一场盛大的歌舞表演的描绘。"郢中姝"可能指的是古代著名的歌女或美女,这里的“压”字用得非常传神,通过歌声超越了她们的魅力,展现出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它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第三句"无人说向张京兆"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和分享自己的艺术体验。这里的“张京兆”可能是指一位诗人或艺术家,通过提及其名,强调了对艺术交流的渴望。

最后一句"一曲江南十斛珠"则是一幅以音乐为背景的富丽景象。“十斛珠”在古代通常用来形容珍贵无比的事物,这里的“一曲”可能指的是一次演奏或歌唱,通过将其与“十斛珠”相提并论,诗人强调了这次艺术体验的非凡和难得。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美丽景色、传统工艺、音乐表演以及个人情感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在闲居生活中的艺术享受与精神世界。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闲居杂兴五首(其五)

云堆西望贼连营,分阃何当举义兵。

莫道羔裘无壮节,古来成事尽书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陇西行四首(其一)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陇西行四首(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陇西行四首(其三)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