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四首(其一)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

注释

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
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
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与战争氛围的诗句。诗人通过"汉主东封报太平"这一句,揭示了汉室皇帝巡幸东方时宣告天下的和平景象,但紧接着"无人金阙议边兵"则显现出边疆空虚,无人讨论边防军事的冷清气氛。接下来的"纵饶夺得林胡塞",诗人似乎在表达即便是宽容政策也难以完全控制或平定那些边疆地区,如同林胡之地。而最后一句"碛地桑麻种不生"则形象地描绘了那贫瘠的戈壁之地,连野生的桑麻也不易生长,强调了边塞环境的艰苦与荒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谐音,展现出边疆地区的特殊性,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汉族统治者对于这些地方的态度与政策。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练,每一句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历史信息,是研究唐代边塞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首佳作。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陇西行四首(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陇西行四首(其三)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陇西行四首(其四)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其一)

髣髴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