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抵孤忠报国难,古今共是一长叹。
玉关还路春无绿,定远归来鬓已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边塞之地,面对荒凉景象时所产生的深沉感慨与悲凉。开篇“大抵孤忠报国难,古今共是一长叹”透露出诗人对于那些为国家守卫疆土、孤独忠诚的将士们的无限同情和敬仰之情,这种忠诚的情操自古至今都是值得人们深深赞叹的。
接着,“玉关还路春无绿,定远归来鬓已斑”则描写了边塞之地在春天也无法见到生机勃勃的景象,只有荒凉与寂静。诗人提及“玉关”,即是古代对边关的美称,而“还路春无绿”则强调这里连春天都无法带来希望和生命力。此外,“定远归来鬓已斑”中,诗人通过一个将士归来的形象,表达了战争给个体带来的沧桑巨变——从满头黑发到头顶渐显白丝,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和意境,展现了一种深沉的边塞哀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将士们不易的命运和对国家忠诚精神的赞美之情。
不详
鉴中双鬓已蹉跎,无计重挥却日戈。
已是园林春欲暮,那堪风雨夜来多。
诗成白也知无敌,花落虞兮可奈何。
嗟予少也贱,到老尚无功。
方寸浮名外,流年两鬓中。
对镜犹惭愧,图写若为容。
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
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
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
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
过江缘磴寻溪垠,隐然绝壁天开门。
传云此处昔龙隐,阴岩凛凛犹疑存。
风云已与时变会,苔藓尚迹初潜痕。
嗟余出处不自重,过事轻发难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