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龙瑞观北岩

纵目下看浮世事,方知峭崿与天通。

湖边风力归帆上,岭顶云根在雪中。

促韵寒钟催落照,斜行白鸟入遥空。

前人去后后人至,今古异时登眺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放眼望去世间事,才明白悬崖高耸直通天际。
湖畔风吹动归舟的帆,山岭之巅云雾起始于雪中。
急促的晚钟声催促着夕阳西下,白鸟斜飞渐入遥远的天空。
前人离去后有后人接踵而至,古今虽然时间不同但登高望远的感受相同。

注释

纵目:放眼、极目远望。
下看:向下看,此处指从高处俯视。
浮世事:世间的事物,红尘中的种种。
峭崿:陡峭的山崖。
与天通:形容山极高,仿佛与天相接。
湖边:湖泊的边缘。
风力:风的力量。
归帆:归来的船帆,代指归舟。
岭顶:山岭的顶部。
云根:云雾生成之处,常指山中。
在雪中:云雾起始的地方覆盖着雪。
促韵:急促的音韵,这里指的是钟声。
寒钟:深秋或冬季的钟声,带有一种清冷的感觉。
催落照:催促夕阳下山,意指傍晚时分。
斜行:斜向飞行。
白鸟:白色的鸟,通常象征着纯洁或和平。
遥空:遥远的天空。
前人:先来的人,前辈。
去后:离开之后。
后人:后来的人,后辈。
至:到达。
今古:现在和古代。
异时:不同的时间。
登眺:登山远眺。
同:相同,一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高处眺望世间变迁,领悟到山与天的联系。湖边的风使归航的帆船上升,而岭顶的云根深藏在雪中。这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喻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高远境界的向往。

“促韵寒钟催落照,斜行白鸟入遥空。”这两句通过钟声与飞鸟的画面,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白鸟则是自由与灵魂的象征,它们在遥远的天际翱翔,显现出一种脱离尘世的美好。

最后两句“前人去后后人至,今古异时登眺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时代更替的感慨,以及不同时间、不同人的共同追求,即登高望远,寻找心灵的寄托。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永恒与共通的人文精神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致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价值的诗人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登雪窦僧家

登寺寻盘道,人烟远更微。

石窗秋见海,山霭暮侵衣。

众木随僧老,高泉尽日飞。

谁能厌轩冕,来此便忘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登新城县楼赠蔡明府

杨震东来是宦游,政成登此自消忧。

草中白道穿村去,树里清溪照郭流。

纵目四山宜永日,开襟五月似高秋。

不知县籍添新户,但见川原桑柘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越中言事二首(其一)

异术闲和合圣明,湖光浩气共澄清。

郭中云吐啼猿寺,山上花藏调角城。

香起荷湾停棹饮,丝垂柳陌约鞭行。

游人今日又明日,不觉镜中新发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越中言事二首(其二)

云霞水木共苍苍,元化分功秀一方。

百里湖波轻撼月,五更军角慢吹霜。

沙边贾客喧鱼市,岛上潜夫醉笋庄。

终岁逍遥仁术内,无名甘老买臣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