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一)石峰

巉岩绝顶欲摩天,海日初开一朵莲。

势削不容凡树木,格高唯惹好云烟。

点苏寒影妆新雪,戛玉清音喷细泉。

静想蓬莱只如此,应当月夜会群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珠山石峰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山峰的雄伟与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巉岩绝顶欲摩天”,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山峰之高峻,仿佛要触及天空,展现出山峰的雄伟气势。接下来,“海日初开一朵莲”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初升的太阳比作一朵莲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清晨阳光初照的美丽景象。

“势削不容凡树木,格高唯惹好云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独特风貌。山峰陡峭,连寻常树木都无法生长,而其高耸入云的姿态,却吸引着云雾缭绕,形成一幅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画面。

“点苏寒影妆新雪,戛玉清音喷细泉”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山峰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美丽景象。雪花覆盖的山峰如同被苏花点缀,增添了几分生机;山泉潺潺,清脆悦耳,仿佛玉石相击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最后,“静想蓬莱只如此,应当月夜会群仙”表达了诗人对山峰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意境。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夜与仙人共聚于此,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大珠山石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想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收录诗词(84)

崔致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二)潮浪

骤雪翻霜千万重,往来弦望蹑前踪。

见君终日能怀信,惭我趋时尽放慵。

石壁战声飞霹雳,云峰倒影撼芙蓉。

因思宗悫长风语,壮气横生忆卧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三)沙汀

远看还似雪花飞,弱质由来不自持。

聚散只凭潮浪簸,高低况被海风吹。

烟笼静练人行绝,日射凝霜鹤步迟。

别恨满怀吟到夜,那堪又值月圆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四)野烧

望中旌旆忽缤纷,疑是横行出塞军。

猛焰燎空欺落日,狂烟遮野截归云。

莫嫌牛马皆妨牧,须喜狐狸尽丧群。

只恐风驱上山去,虚教玉石一时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五)杜鹃

石罅根危叶易乾,风霜偏觉见摧残。

已饶野菊誇秋艳,应羡岩松保岁寒。

可惜含芳临碧海,谁能移植到朱栏。

与凡草木还殊品,只恐樵夫一例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