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三)沙汀

远看还似雪花飞,弱质由来不自持。

聚散只凭潮浪簸,高低况被海风吹。

烟笼静练人行绝,日射凝霜鹤步迟。

别恨满怀吟到夜,那堪又值月圆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深刻感受与思考。首句“远看还似雪花飞”,以雪花比喻远处飘渺的景物,营造出一种轻盈、飘逸的氛围。接着,“弱质由来不自持”一句,借景抒情,表达了个体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力感。

“聚散只凭潮浪簸,高低况被海风吹”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力量对个体的影响,无论是聚是散,都只能随波逐流;无论高低,都可能被海风左右,强调了自然界中个体的渺小与被动。

“烟笼静练人行绝,日射凝霜鹤步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烟雾笼罩下的水面静寂无人,阳光照射在凝结的霜上,使得鹤的脚步显得格外缓慢。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寂静与冷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别恨满怀吟到夜,那堪又值月圆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在夜晚,诗人满载离愁别绪,吟诵诗歌,而当月圆之时,这份情感似乎更加难以承受。这里通过月圆这一传统意象,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团圆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深向往和对离别的哀愁。

收录诗词(84)

崔致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四)野烧

望中旌旆忽缤纷,疑是横行出塞军。

猛焰燎空欺落日,狂烟遮野截归云。

莫嫌牛马皆妨牧,须喜狐狸尽丧群。

只恐风驱上山去,虚教玉石一时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五)杜鹃

石罅根危叶易乾,风霜偏觉见摧残。

已饶野菊誇秋艳,应羡岩松保岁寒。

可惜含芳临碧海,谁能移植到朱栏。

与凡草木还殊品,只恐樵夫一例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六)海鸥

慢随花浪飘飘然,轻摆毛衣真水仙。

出没自由尘外境,往来何妨洞中天。

稻粱滋味好不识,风月性灵深可怜。

想得漆园蝴蝶梦,只应如我对君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其七)山顶危石

万古天成胜琢磨,高高顶上立青螺。

永无飞溜侵凌得,唯有閒云拨触多。

峻影每先迎海日,危形长恐坠潮波。

纵饶蕴玉谁回顾,举世谋身笑卞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