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其四)重午登霞楼

千古黄州,雪堂奇胜,名与赤壁齐高。

竹楼千字,笔势压江涛。

笑问江头皓月,应曾照、今古英豪。

菖蒲酒,窊尊无恙,聊共访临皋。陶陶。

谁晤对,粲花吐论,宫锦纫袍。

借银涛雪浪,一洗尘劳。

好在江山如画,人易老、双鬓难薅。

升平代,凭高望远,当赋反离骚。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豪]韵

翻译

历经千年的黄州,雪堂景色非凡,名声与赤壁相媲美。
竹楼上的千字文章,笔力雄浑如同压倒江涛。
笑着询问江边明亮的皓月,是否曾照耀过古今的英雄豪杰。
菖蒲酒,古老的酒杯完好无损,让我们一起前往临皋畅饮。
陶醉其中,谁能与我共论天下,如同编织皇宫锦袍。
借助银涛雪浪般的江水,洗涤世俗的疲惫。
美好的江山如画卷,然而人生易老,白发难以拔除。
在太平盛世,登高远望,我应当效仿屈原写下反讽现实的诗篇。

注释

千古:历史悠久。
黄州:地名。
雪堂:古迹名。
竹楼:用竹建造的楼阁。
千字:形容文字多。
压江涛:气势磅礴。
皓月:明亮的月亮。
英豪:英雄人物。
菖蒲酒:传统草药酒。
窊尊:古老的酒杯。
临皋:地名。
陶陶:形容饮酒快乐。
晤对:交谈。
粲花吐论:妙语连珠。
宫锦:宫廷锦缎。
纫袍:缝制衣袍。
银涛:比喻江水泛起的白色浪花。
尘劳:世俗的忧虑。
江山如画:风景如画。
双鬓:两鬓。
薅:拔除。
升平代:太平盛世。
反离骚:反讽现实的诗歌,如《离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州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在雪堂的豪迈气势。"千古黄州,雪堂奇胜,名与赤壁齐高"展现了黄州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拥有与赤壁并驾齐驱的美丽风光。"竹楼千字,笔势压江涛"则形象地描绘诗人在竹楼内挥洒自如,书写千言,气势如同大江之涛,充满了力量和豪迈。

接下来的"笑问江头皓月,应曾照、今古英豪"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英杰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他们或许也曾在这样的夜晚,月光洒满大江,对着皎洁的月亮发出了感慨。

"菖蒲酒,窊尊无恙,聊共访临皋"则是一幅诗人与友人共同畅饮、游览临皋的温馨画面。这里的“菖蒲”可能指的是一种特殊的酒器,而“窊尊无恙”则表现了宴席间的安逸和欢乐。

"陶陶。谁晤对,粲花吐论,宫锦纫袍"中,“陶陶”二字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而“谁晤对,粲花吐论,宫锦纫袍”则是诗人在描绘与友人对坐的场景,其中“粲花吐论”可能指的是他们之间关于文学或其他话题的深入讨论。

"借银涛雪浪,一洗尘劳。好在江山如画,人易老、双鬓难薅"则是诗人通过借助自然之美——银白色的波涛和雪浪来净化心灵,摆脱世俗的烦恼。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易逝与头发变白的感慨,以及对保持青春活力的渴望。

最后,“升平代,凭高望远,当赋反离骚”则是在提醒自己要效仿古代升平之世的诗人,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去观察和描绘世界,同时也是一种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自信与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黄州风光、历史英杰以及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豪放气魄和深厚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34)

王以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

  • 生卒年:约1090年--1146年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其一)

山耸方壶,潮通碧海,江东自昔名家。

玉真仙子,珰佩粲朝霞。

一种天香胜味,笑杨梅、不数枇杷。

难模写,牟尼妙质,光透紫丹砂。咨嗟。

如此辈,不知何为,留滞天涯。

料甘心远引,无意纷华。

一任姚黄魏紫,供吟赏、银烛笼纱。

南游士,日餐千颗,不愿九霞车。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麻]韵

满庭芳(其三)陈觉叟雪中见过

五十七年,侵寻老矣,小庵初筑林坰。

故人相过,喜雪舞祥霙。

遍野跳珠溅玉,纵儿童、收满金瓶。

明年待,洗光银海,袖手看升平。先生。

齐物久,蚁丘罢战,蜗角休征。

趁尊前身健,有酒须倾。

随分村歌社舞,何须问、武宿文星。

忘怀矣,未能忘酒,相与醉忘形。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蓦山溪(其二)游南山

雕弓绣帽。戏马秦淮道。

风入马蹄轻,曾踏遍、淮堤芳草。

飞英点点,春事已阑珊,风雨横,别离多,断送英雄老。

功名终在,休惜芳尊倒。

谈笑下燕云,看千里、风驱电扫。

男儿此事,莫待鬓丝棼,汉都护,万年觞,玉殿春风早。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一)如虞彦恭寄钱逊叔

平山堂上,侧盏歌南浦。

醉望五州山,渺千里、银涛东注。

钱郎英远,满腹贮精神,窥素壁,墨栖鸦,历历题诗处。

风裘雪帽,踏遍荆湘路。

回首古扬州,沁天外、残霞一缕。

德星光次,何日照长沙,渔夫曲,竹枝词,万古歌来暮。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