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瓢(其一)

足迹寻常懒过桥,栖栖今日又明朝。

诗情冷淡霜中菊,服色离披雪后蕉。

贫里有谁分米送,禁山无处觅柴烧。

老来自笑贪心在,还对清泉补破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贫困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联“足迹寻常懒过桥,栖栖今日又明朝”,以“懒过桥”和“栖栖”(忙碌不安)对比,展现了老者生活的平淡与忙碌,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矛盾。颔联“诗情冷淡霜中菊,服色离披雪后蕉”,通过“霜中菊”和“雪后蕉”的意象,象征着老者虽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严冬中傲然开放的菊花和雪后依然挺立的芭蕉。

颈联“贫里有谁分米送,禁山无处觅柴烧”,直抒胸臆,表达了老者在物质匮乏时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对社会援助的渴望。尾联“老来自笑贪心在,还对清泉补破瓢”,以自嘲的方式,揭示了老者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时,仍怀有一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即使是在简陋的生活中,也愿意通过修补破瓢这样的小事,寻找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者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在贫困中坚韧不屈、保持高洁品质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关怀的渴望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5)

宗林(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僧。俗姓宋。居杭州安隐、净慈间。嘉靖初至京师,居香山。工诗,有《浮生梦幻篇》、《香山梦寐集》

  • 字:大章
  • 号:朽庵
  • 籍贯:浙江馀姚

相关古诗词

补瓢(其二)

一席茅庵百衲身,山高无日照窗尘。

雪松挺翠能禁冷,霜叶堆红岂是春。

瓦罐汲泉便北并,木盘分米赠西邻。

补瓢留得青蚨在,自笑痴心也济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乐归田园十咏(其一)归去来兮至觉今是而昨非

宦海漂流久见几,故园荒废正思归。

往迷来悟心方乐,投老寻闲愿不违。

新别庙堂无怅恨,旧栽松菊有光辉。

池鱼羁鸟还渊薮,童子何劳讲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乐归田园十咏(其二)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欲知归去好前程,每对征夫问一声。

茅屋几家门尚掩,茫茫天地未分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乐归田园十咏(其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梨栗诗书责子孙,菊松瓜菜乐乾坤。

养高不受重来诏,谁敢闲敲处士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