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书广东陈督学册子(其一)》。诗中表达了对陈督学的敬仰之情,并通过“斯道濂溪后,江门是大宗”两句,将陈督学与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濂溪先生)相提并论,暗示陈督学在学术上的重要地位。接着,“今君至南越,何以起文恭”则表达了对陈督学即将到达南越(即广东)的期待,希望他能以文雅之风引领当地的文化风气。
“玉振微言在,苔生古路封”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陈督学的教诲比作玉石般珍贵的言语,即使时间久远,依然能够照亮人心;同时,也暗指陈督学的足迹虽已远去,但其影响如同古路上的青苔,虽被岁月覆盖,却依然生机勃勃,象征着陈督学的思想和精神永存。
最后,“楚云台咫尺,几杖愿相从”表达了诗人渴望与陈督学接近的愿望,将陈督学比作楚云台,寓意高洁而不可触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陈督学的敬仰和追随之心。整首诗通过对陈督学的赞美和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