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哭亡儿明道(其二)》。诗中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失去幼子的悲痛之情,以及对儿子生前生活的回忆。
首句“四岁嗟无恃”,开篇即点出儿子年仅四岁时便离世,让父母深感无助与悲伤。“全凭祖母慈”则转而描述了祖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表现了祖孙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接下来,“甘瓜根蒂绝,老凤羽毛垂”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失去孩子的痛苦比作甘瓜失去根蒂,老凤失去羽毛,形象地表达了失去孩子的巨大悲痛和内心的空虚。
“失乳身尝病,虽贫学未迟”两句回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虽然生活贫困,但仍然坚持学习的情景,体现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孩子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最后,“从予历吴楚,黄口已流离”则描述了孩子随父母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以及最终因年幼而离世的悲剧结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失去孩子的父母内心的悲痛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