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题万青楼楼不名而题曰万青楼志也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万青楼的环境与氛围,通过“文章谁后死,奇险自开山”两句,表达了对万青楼独特风格的赞赏,暗示其如同杰出的文章一样,具有开创性的奇险之美。
接着,“肃月平蝉讼,光风正草奸”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营造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月色清朗,蝉声平息,微风拂过,草木生长,一切显得那么自然和谐。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万青楼周围环境的美丽,也寓意着这里是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生机的地方。
“枝强鸟不武,篆蚀石能班”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万青楼的自然景观,强调了树木的坚韧和岩石的纹理之美。即使在强大的树枝下,鸟儿也不显得威猛,而岩石上的篆刻痕迹,仿佛赋予了石头以历史的印记,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美。
最后,“笑我瘦郊岛,蚕吟秋卷删”两句,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万青楼的喜爱之情。他将自己比作瘦削的郊岛,而万青楼则如同秋天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的“蚕吟”可能是指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与“秋卷删”形成了一种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丰收之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青楼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