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之江西

一粒收成敌万仓,可怜别甑不炊香。

簸箕唇外打?跳,八十四人皆秕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一粒粮食能抵得过万仓的收获,可惜的是,大家连糙米都吃不上。
簸箕边缘的粮食颗粒跳跃,如同八十四个人都成了秕糠一般无用。

注释

一粒:一颗。
收成:收获。
敌:抵得上。
万仓:极多的仓库。
可怜:可惜。
别甑:指没有精细的粮食。
不炊香:无法煮出香味。
簸箕:用来簸扬粮食的工具。
唇外:簸箕边缘。
打?跳:跳跃。
八十四人:比喻众多的人。
皆:都。
秕糠:指空壳或无用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辛酸的社会景象。"一粒收成敌万仓"表达了丰收的场景,但丰收并未带来普遍的富足,反而揭示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可怜别甑不炊香"中的"甑"是古代炊具,"不炊香"暗示了贫穷人家连基本的粮食都难以煮熟,生活极其艰难。接下来的"簸箕唇外打?跳"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饥荒中为了生计,连簸箕里的粗粮都变得珍贵,连糠皮都要争抢的情景。最后"八十四人皆秕糠"更是触目惊心,以夸张的手法揭示了大量人口因饥饿而如同秕糠般瘦弱不堪。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和对比,展现了宋代社会的贫富悬殊和底层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关怀。

收录诗词(193)

释了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父讣二首(其二)

见说如何与若何,恰如风向树头过。

若论父子分明处,自古绵州所出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闻父讣二首(其一)

眉毛盖眼赤须胡,女嫁男婚不识渠。

唯是我侬偏孝顺,十年不作问安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闻叟

不是耳从声畔去,亦非声向耳边来。

新罗国里打斋鼓,老汉钵盂齐展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海眼光赞(其一)

海眼为香饵,悲心作钓钩。

鱼龙知几许,贪者自抬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